2016年伊始,又到了上市公司發布年報的時間了。 雖然各家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2015年的正式年報未出,但已有30家零部件上市公司陸續發布了2015年業績預告,其中,發動機及相關配套零部件公司相對集中,讓我們先睹為快。 ■多數發動機及配套企業2015年業績飄綠 2015年,是風雨飄搖的一年。從各家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來看,“望行業內外,惟綠蔥蔥”,大部分發動機及配套公司利潤下滑,2015年處于虧損狀態。 濰柴動力作為發動機行業的主流企業,2015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與去上同期相比下降67%~78%;不僅如此,數據顯示,濰柴動力 2015年全年柴油發動機銷量僅為22.94萬臺,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49.29%,2015年柴油發動機排名跌出前五。東安動力經公司財務部門測算,預 計2015年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2014年相比,將減少7.5%~38.3%,在2000萬~3000萬元之間。斯太爾則由于柴油發動機國產化 項目仍在建設投入期,尚未形成收益等因素導致2015年發動機業務大致虧損9000萬元。 發動機企業業績不好,壓力自然會傳導到與之配套的零部件企業。襄陽軸承、湖南天雁、渤海活塞、康躍科技等相關零部件企業2015年業績也都下滑 比較嚴重。業績預告顯示,湖南天雁2015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約為4600萬元;渤海活塞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70%~80%;福達股份 也將同比減少50%~55%。 戰國時代總是不缺少“黑馬”。仍有一些零部件企業通過結構調整、產品創新、簡政降本等措施成功沖破低迷,實現業績增長。據測算,與上年同期相 比,全柴動力預計2015年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增加100%~130%左右。富臨精工、禾嘉股份、鴻特精密等均實現盈利。其中,精鍛科技主營業務 訂單總體保持良好增長態勢,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2.74%~13.54%,國內市場產品銷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0.56%~1.32%,出口市場產 品銷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92.04%~94.34%;而鴻特精密2015年盈利達3600萬~4000萬元,同比增長 125.51%~150.57%。
■市場低迷之下多因素導致盈利難 2015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行業競爭加劇,發動機及其相關配套企業經歷了近十幾年來最嚴峻的挑戰。 綜合來看,發動機及其相關零部件公司2015年業績飄綠與宏觀經濟持續下行和行業市場需求下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湖南天雁2015年業績預 告顯示,2015年,所處行業柴油內燃機市場不景氣,柴油機增壓器需求減少,同時由于汽油機增壓器仍處于市場驗證階段,尚未形成實質性量產,因此產銷規模 同比下降;福達股份業績預告也顯示,受經濟增速放緩因素影響,商用車產銷量嚴重下滑,特別是重型載貨車下滑幅度加大,因此與之配套的零部件產品銷售收入也 隨之下降。 當然,每家公司還有一些自身原因。斯太爾在2015年投資青海恒信融鋰業科技有限公司并取得控股權,雖然實現了在新能源動力領域的戰略布局,但 由于年產1.8 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仍處于建設期,2015 年未形成銷售收入;而且由于柴油發動機國產化進程未達到預期,導致其商業信譽減值,也對公司業績產生一定影響。登云股份則是由于其重點客戶卡特彼勒在 2015年三季度未能實現大批量供貨,國內現有整車配套客戶的訂單仍處于下滑態勢,而且現有生產線在經過升級改造后對小批量維修訂單的保障能力有限,因此 預計全年仍處于虧損狀態。 此外,行業形勢不好,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種形勢下,產品價格必然會下降;而原材料等各種成本卻沒有隨之降低,導致產品綜合毛利率降低,因此,企業的盈利能力必然下降。 ■調結構、謀創新沖破低潮有妙招 如前文所述,雖然市場形勢不好,但仍有不少企業實現盈利。妙招何在? 雖然2015年柴油機市場整體需求下滑,但全柴動力通過加快產品創新升級、調整產品結構、加強內部成本控制,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效益;而且,報告期內,汽車國四產品得到整車企業和市場用戶的廣泛認可,國五和非道路國三系列新產品也成功研制并開始推向市場。 在最近舉行的商務大會上,全柴動力總經理潘忠德表示,未來全柴仍會做好生產一致性管理,短時間內實現新產品的快速推廣,提升技術和產品能力,帶動全柴整個價值鏈體系的轉型升級,實現全柴向質量型企業發展的轉變。 對富臨精工來說,其2015年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新開發項目包括VVT、減摩挺柱和噴嘴在報告期內逐漸上量,帶來營業收入增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隨之增長。鴻特精密也是由于廣東肇慶及臺山全資子公司產能逐漸釋放,收入增長并產生效益,從而使公司利潤上升。 此外,雖然2015年濰柴動力業績下滑,但其多元化的發展,抵消了一部分重卡市場的下降。而且,濰柴動力持續推進轉型升級,一方面在商用車市場 低迷情況下進行垂直整合,向工程、農機、船舶等領域發力;另一方面積極抓住新機遇、謀求新發展,包括“一帶一路”和“互聯網 ”,不僅推出了“濰柴商城” 微信公眾號和手機APP,而且與中國電信集團簽訂“互聯網 智能制造”協議,在制造服務一體化、工業大數據、產業鏈協同等領域合作。 這些新舉動的效果短時間內可能不會顯現,但未來兩三年內可能會為濰柴動力帶來可觀的收益。工業化、智能化、互聯化的大背景下,這種嘗試也值得其他汽車零部件企業借鑒,不失為一種轉型升級、扭虧為盈的“妙招”。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