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正式實施《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 自2016年1月1日起,工信部正式實施《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辦法對于從事鋰電池行業的生產企業,提出了經營管理等相應要求。 辦法對申請公告的企業做了要求: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相關發展規劃;符合《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無重大違法行為。另外,申請公告的企業還應準備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公告申請書;營業執照副本;項目備案或核準文件;項目用地權證或用地審批文件等12份材料。 辦法還對進入公告的企業制定了嚴格的監督管理機制。公告企業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省級行業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整改:1、不能保持《規范條件》要求的;2、填報資料有弄虛作假行為的;3、拒絕接受監督檢查的;4、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5、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 整改不合格,或者發生重大質量事故以及停產超過1年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撤銷其公告資格。工業和信息化部擬撤銷企業公告資格的,應提前告知有關企業,聽取企業的陳述和申辯,視情況組織專家進行論證。被撤銷公告資格的企業,經整改合格1年后方可重新提出公告申請。 【點評】業內認為,隨著新能源車銷售的快速放量,鋰電池企業投資規模激增,預計2016年電池產能將達到37GWh,超過需求的30GWh,存在局部產能過剩可能。為引導行業有序發展,提升企業產品質量,此次工信部發文,將減少不規范產能,助力龍頭企業市場集中度提升。 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自2016年1月1日起,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簡稱:《辦法》),廢止原有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辦法》進一步明確了汽車產品生產者是缺陷汽車產品的召回主體。規定生產者應當保存涉及安全的汽車產品零部件生產者及零部件的設計、制造、檢驗信息。對于隨車配套的輪胎產品缺陷調查,《辦法》規定,汽車產品零部件生產者應當向質檢總局報告所獲知的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相關信息,并通報生產者。與汽車產品缺陷有關的零部件生產者應當配合缺陷調查,提供調查需要的有關資料。 環保部及工信部發布《關于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的公告》 1月14日,環保部及工信部發布《關于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的公告》(簡稱:《公告》)。 《公告》主要強調:(1)根據油品升級進程,分區域實施機動車國Ⅴ標準。東部11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和海南省)自2016年4月1日起,所有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汽油車、輕型柴油客車、重型柴油車(僅公交、環衛、郵政用途),須符合國Ⅴ標準要求。全國自2017年1月1日起,所有制造、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汽油車、重型柴油車(客車和公交、環衛、郵政用途),須符合國Ⅴ標準要求。全國自2017年7月1日起,所有制造、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的重型柴油車,須符合國Ⅴ標準要求。全國自2018年1月1日起,所有制造、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柴油車,須符合國Ⅴ標準要求。(2)汽車生產、進口企業作為環保生產一致性管理的責任主體,應按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有關規定,向社會公布其生產、進口機動車車型的排放檢驗信息和污染控制技術信息,檢驗合格方可出廠銷售,確保實際生產、銷售的車輛達到排放標準要求。(3)環保部會同有關部門依法開展機動車環保達標監督檢查。 【點評】對產業發展的影響:首先,國Ⅴ標準提前實施,排放要求明顯加嚴。為應對日益嚴峻的環保問題,國Ⅴ標準實施時間由原定的2018年提前實施,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廣東等地已提前實施國Ⅴ標準。相對于國Ⅳ排放標準,國Ⅴ標準大幅提高了排放控制要求,其中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限值加嚴25%~28%,顆粒物的排放限值加嚴82%,同時增加了“顆粒物粒子數量”這一污染物控制新指標。其次,2018年始我國將全面步入國Ⅴ時代。第三,在環保壓力不斷加大背景下,國V標準的出臺將倒逼車企加快新能源汽車研發與推廣。 工信部公布9個廢舊輪胎項目選入國家示范工程 2月消息,工信部公布國家資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國內9家公司的9個廢舊輪胎項目入選其中。 據了解,這次公示的名單包括85個示范工程,示范項目選擇范圍包括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舊輪胎、廢塑料、廢油、廢舊紡織品、建筑廢棄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等資源再生利用。 工信部公布了首批符合《輪胎行業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 3月2日,工信部公布了首批符合《輪胎行業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公示時間:2016年3月3~13日。 據了解,根據《輪胎行業準入條件》和《輪胎生產企業公告管理暫行辦法》,經企業自主申報、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核實推薦、工信部組織專家組復核及現場抽查等程序,最終產生了這份名單。 據了解,此次共有23家企業進入該名單。山東有10家企業上榜,占據國內輪胎業的半壁江山。其中,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輪胎企業均榜上有名。 國內首個綠色輪胎等級認證項目啟動 4月22日,“汽車綠色輪胎等級認證(C-GTRA)”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據悉,“汽車綠色輪胎等級認證”是國內第一個汽車輪胎綠色產品自愿性認證項目,國家認證監督管理委員會對其給予充分認可和支持。 國家認監委認證監管部主任薄昱民表示,未來,統一的“中國綠色產品”合格評定體系建立后,汽車綠色輪胎等級認證也將納入國家統一體系實施。 此次啟動的認證項目依據《汽車綠色輪胎等級評價規程》,從安全、節能、環保三個方面對汽車輪胎產品進行評價認證,結果在認證標識中以直觀等級(A、B、C、D、E)方式體現。 工信部發布《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5月消息,工信部發布《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到2025年,總結提升2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鞏固和提升企業全球市場地位,技術水平進一步躍升,經營業績持續提升;發現和培育600家有潛力成長為單項冠軍的企業,支持企業培育成長為單項冠軍企業,總結推廣一批企業創新發展的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引領和帶動更多的企業走“專特優精”的單項冠軍發展道路。 【點評】業內人士指出,《實施方案》響應制造強國戰略,國家希望重點培育一批以市場為主導、技術專業化的企業,通過示范企業、培育企業兩類企業來帶動整個細分行業的發展,引導制造企業專注創新和產品質量提升,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帶動中國制造走向世界。 工信部公示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 6月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網站對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進行了公示。項目名單顯示有64個項目入選。涉及汽車產業的,有5家企業入選,這5家企業多為零部件企業: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廠,入選重型車用發動機智能制造試點示范; 陜西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入選節能重卡變速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 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入選汽車玻璃智能工廠試點示范; 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入選綠色輪胎智能制造試點示范;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入選客車智能制造試點示范。 國務院發文暫停電池合資 允許外資獨資生產行業 7月消息,國務院正式發文,暫停“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中,能量型動力電池(能量密度≥110Wh/kg,循環壽命≥2000次,外資比例不超過50%)”的規定,改為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能量型動力電池(能量密度≥110Wh/kg,循環壽命≥2000次)的制造。 同時暫停的還有電池正極材料、電池隔膜、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管理系統、電動汽車電控集成;電動汽車驅動電機、車用DC/DC、大功率電子器件;插電式混合動力機電耦合驅動系統。 該項政策實施的區域包括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 三部委聯合印發《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 8月1日,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工信部聯合印發了《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簡稱:《規劃》)。《規劃》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以上;到2025年,系統配套、服務產業跨界融合的裝備制造業標準體系基本健全,裝備制造業標準和質量的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 在“推動重點領域標準化突破,提升裝備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方面,《規劃》確定了10個重點領域。其中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方面,《規劃》指出: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加快構建包括整車及關鍵系統部件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在內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繼續研究和完善汽車能耗及相關節能技術標準。制定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等零部件相關標準。開展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研究,制修訂無線充電、大功率充電及充電服務互聯互通檢測標準。研制新能源汽車用高性能貯氫合金電池材料、發動機用稀土永磁材料、汽車輕量化用鋁合金材料和鎂合金材料等相關標準。加強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標準法規的合作與交流。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要標準的實施效果評價,為后續標準修訂提供參考等。 環保部門不再核發機動車環保合格標志 8月消息,依據大氣法的相關規定,環保部、公安部及國家認監委聯合出臺機動車污染排放監管管理新規定。 據報道,環保部公開發布由三部門制定的《關于進一步規范排放檢驗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 《通知》明確,環保部門不再核發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將排放檢驗合格報告拍照后,通過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監管系統上傳公安交管部門。同時,三部門要求,清除機動車檢驗機構中的“紅頂機構。” 工信部“輕工業2016~2020規劃”對電池行業的要求 8月5日,工信部發布《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簡稱“輕工業2020規劃”),從重點行業技術改造、新材料研發、智能制造等方面,明確了電池行業在“十三五”期間的重點任務。該規劃將進一步推動我國電池行業轉型升級,有助于加強電池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創新,調整產業結構,并提升電池產品的品質。具體要求如下: 重點行業技術改造方面:要完成無汞堿性鋅錳電池高速生產技術與裝備改造,連鑄連軋連涂等連續板極生產技術改造,動力型鉛蓄電池組裝線自動化集成技術改造。 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領域:要著力研發超長壽命(8年以上)堿性鋅錳電池,鉛碳電池生產工藝,微混電動車用卷繞式起停電池,高比能量鉛蓄電池用非鉛板柵技術。 新材料研發及應用方面:要注重開發一次電池高端拉伸鋼帶,鉛碳電池用碳材料,高性能動力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電池隔膜材料、電解液材料、添加劑,氫鎳電池低成本新型稀土合金材料,燃料電池高效廉價代鉑催化劑等。 基礎性創新平臺建設方面:推進建設精密測量系統和制造執行系統(MES),鋰離子動力電池測量、分析網絡和信息平臺,新型鉛蓄電池技術創新平臺。 電池機械裝備制造領域:提升鋅錳電池、氧化銀電池與鋅空氣電池無汞化與自動化生產裝備制造水平,提升卷繞式鉛蓄電池生產設備,鉛蓄電池和鋰離子電池自動化生產工藝與裝備。 智能化發展推進工程方面:推進電池的質量在線監控、信息化傳輸等技術應用。 節能減排技術推廣工程方面:要注重提高新型節能型汽車起停型鉛蓄電池技術,極板連鑄連軋/沖網工藝、鉛蓄電池管式電極擠膏工藝技術,含重金屬廢氣高效處理技術,鉛碳電池技術,廢鉛蓄電池濕法冶煉技術,鉛蓄電池酸循環內化成技術。 工信部發布《鋰離子電池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 11月9日,工信部正式發布《鋰離子電池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簡稱《體系》)。 《體系》指出了我國鋰電池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工作目標。進一步加強鋰離子電池標準化工作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是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加快產品安全等重點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完善和優化鋰離子電池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促進鋰離子電池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到2020年,鋰離子電池標準的技術水平達到國際水平,初步形成科學合理、技術先進、協調配套的鋰離子電池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 據悉,我國鋰離子電池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主要包括基礎通用、材料與部件、設計與制程、制造與檢測設備、電池產品等5大類。《體系》明確了鋰電池產業的重點工作,要求各方進一步加強標準制修訂工作,同時做好重點標準的宣貫實施。 工信部規范汽車動力電池行業 年產能門檻擬抬高39倍 11月22日,工信部官網發布《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征求意見稿)(簡稱“征求意見稿”),對動力電池(在汽車上配置使用的、能夠儲存電能并可再充電的、為驅動汽車行駛提供能量的裝置,包括鋰離子動力電池、金屬氫化物鎳動力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不包括鉛酸類電池)生產企業進行管理。 征求意見稿大幅抬高了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產能的門檻。根據征求意見稿第八條,“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低于80億Wh,金屬氫化物鎳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低于1億Wh,超級電容器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低于1千萬Wh。系統企業年產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億Wh。生產多種類型的動力電池單體企業、系統企業,其年產能力需分別滿足上述要求。”而此前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的年產能門檻設定在2億Wh。 工信部和財政部發布《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 12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簡稱:《規劃》),作為指導“十三五”時期全國智能制造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規劃》中明確提出,2025年前,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實施“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 其中2020年的具體目標包括:核心支撐軟件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30%;制(修)訂智能制造標準200項以上;培育40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制造業重點領域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70%等。 《規劃》提到,要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渠道對智能制造予以支持,加大財稅支持力度。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企業購置并實際使用的重大技術裝備符合規定條件的,可按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企業為生產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或產品,確有必要進口的零部件、原材料等,可按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有關規定,享受進口稅收優惠。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