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首個沈陽無人工廠投產,由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轉型 一提起海爾,大家就會想到傳統的家電企業。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海爾內部卻隱藏著高度智能化的無人工廠。這被業界認為是代表著未來工業發展的趨勢。 2012年,海爾開始醞釀在沈陽籌建第一個無人工廠。如今全球首個智能互聯冰箱工廠已經投產試運營。在這里,由成千上百個零件組成的冰箱也能像裁縫店做西裝一樣根據用戶的需求量體定制。與此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家電制造商,海爾集團正在籌建越來越多的無人工廠,嘗試著由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轉型。 調整用工結構,海爾沈陽無人工廠試運營 海爾沈陽無人工廠平均每10秒鐘就能下線一臺冰箱;同一生產線可生產500多種型號,生產線上的前后兩臺冰箱型號、樣式截然不同;而工人的數量卻不足相同規模工廠的一半;生產各環節全部可視化操作,管理者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實時“掌”控生產! 任何的變革,歸根結底是人的變革,工廠越智能,用工的數量就越少。從2012年開始,海爾在探索無人工廠過程中從一個工序的無人,到一個車間的無人,再到整個工廠的智能化、自動化。工廠對保留員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盡管用工絕對數少了,卻增加了電工、機械、維修等專業人員。以前,傳統工人以組裝為主,普遍技校畢業;無人工廠的工人主要從事編程、操控為主,員工多是大學生。 經過一年多的試運營,根據測試的結果,位于沈陽的全球首個無人工廠可支持9個平臺500個型號冰箱的柔性大規模定制,人員配置減少60%,單線產能提升100%,單位面積產出提升了100%,定單交付周期由15天降低到7天。一般化定制產品比普通家電售價僅高出7%—8%,用戶完全能夠接受。 海爾累積裁員2.6萬名,倒逼下的轉型之路 任何的轉型都是痛苦的,過去兩年海爾承受的最大壓力就是,整個企業累計裁掉了2.6萬名員工,甚至包括很多管理人員。眼下,傳統工業企業都在面臨同一個困境——用戶的需求越來越難以把握,生產的產品越來越難以銷售,積壓的庫存使企業越來越步履維艱。 針對這一情況,海爾試圖以用戶為中心,建立一個“網狀”的體系,通過組織的并聯使用戶參與產品的設計、生產和營銷,通過“人—物”信息的并聯建造智能化無人工廠。為了采集用戶真實的需求,海爾在網上建設了全球首個用戶交互定制平臺——“眾創匯”。小微主動尋找潛在用戶搭建交互社區,并與設備商、供應商一起參與商品的設計,同時用戶還能全流程看到后端互聯工廠的生產過程。 眼下,繼全球首個互聯無人工廠在沈陽建成后,海爾還在鄭州、佛山、青島試營著空調、洗衣機、熱水器互聯工廠。按照海爾的判斷,未來用戶將成為工業的起點與終點,全球工業的發展趨勢將是從大規模定制向專屬化、個性化定制過渡。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