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前7月國內汽車銷量數據還沒最終出爐,但根據已經曝光的一些銷量信息來看,自主品牌的表現讓人充滿希望。 國外某汽車產量、銷量和動力系統預測機構發布了中國汽車品牌的銷量排行榜,長安躍居第二,哈弗、北汽都實現八成以上增幅,在20個乘用車品牌中自主品牌占了8個席位。 剩下的12個合資品牌中,只有豐田、福特和本田3個品牌上半年在華銷量免于下跌,其他全部皆告飄綠。排名第一的大眾汽車上半年份額為13.8%,較第一季度的14.7%幾乎縮水一個百分點。 反觀8個上榜的自主品牌乘用車,長安、五菱、哈弗、東風、吉利、比亞迪、北汽和奇瑞等品牌中,長安和五菱進入前十名,分別排名第2和第9。增幅最高的是北汽,上半年銷量增幅高達94%;哈弗也實現了81%的增長;長安則增長46%;吉利、東風分別增長35%和31%。但6月份東風、奇瑞、北汽和五菱都遇到下挫,而長安和哈弗則持續高速增長。 不過,由于整個國內汽車環境在持續低迷,自主品牌的境況還是不容樂觀。不僅合資品牌紛紛官降,自主品牌最近也Hold不住了。像長城哈弗、江淮、奇瑞最近一段時間也開始調整官方價格。 哈弗H6共16款車型優惠幅度達到6000元。在此次官方降價之前,長城的SUV車型幾乎沒有優惠,如今“神車”也按捺不住了,放下身段求銷量。隨后奇瑞瑞虎3和瑞虎5全系“全額免稅”的“官降”行動還顯得羞羞答答,但前幾天風云2官方降價8600元則徹底撕開了降價的遮羞布。 拼價格戰,對自主品牌來說是一種痛苦的抉擇,特別是當合資品牌部分車型可以降價20%的時候,自主品牌的價格優勢自然也就蕩然無存。大多數自主品牌產品的毛利率多在10%左右,即便降價保住銷量,也不過是增收不增利,飲鴆止渴。但不降價,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消費者溜走。 如今,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汽車產業也進入新常態,這在今年上半年得到了充分體現。未來,中國汽車業再也不會像過去那樣,以兩位數以上的增速成長。當中國汽車業進入新常態之后,能不能繼續成為全世界汽車產業的引擎,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動力,關鍵在于中國汽車業具不具備核心競爭能力,而核心競爭能力的基本要素就在于有沒有自主創新能力。 而自主創新,需要自主品牌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別是由內而外的自我創新能力。尤其當微增長成為車市新常態,自主品牌們更加任重道遠。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