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今年的汽車行業中, 中期業績的黑馬是江淮汽車。2015年上半年,江淮汽車在低迷的車市環境下,整體銷量實現同比16.02%的逆勢增長。拆分來看,更有看點——江淮的 SUV銷量為110527輛,同比增長535.80%,純電動轎車銷售2692輛,同比增長470%。 江淮在上半年江淮營業總收入為235.17億元,同比增長14.5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37億元,同比增幅為31.79%。上半年業績超乎市場預期。 而作為對比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行業同比僅增長1.4%,乘用車同比增長4.8%;商用車同比下降14.4%。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7月宣布將全年車市增長預期從年初的7%下調為3%。 而從江淮上半年的財務報表來 看,其各項數據都展現出向好的趨勢。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車資產收益率達到了6.70%,凈利潤率為2.38%,總資產周轉率0.71,流動比率0.87, 速動比率0.78,各項關鍵的財務指標,基本好于去年同期。上述的數據顯示,江淮在盈利的能力和質量上都有了較大的提升,相對于去年第三四季度,幾乎是一 次逆襲。 而在差不多一年之前,江淮還處于經營困境之中,在遭受央視315曝光以及國四造假的雙重打擊之后,彼時的江淮正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江淮高層面對記者采訪一再提及,2013年,在乘用車特別是轎車下滑嚴重的情況下,公司將發展重點調整到商用車上。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江淮今年的成績正與公司的這次戰略調整是密不可分的。但并非所有人這么認為。“江淮實現了業績扭轉,但不能說是轉型就成功了,企業命運就扭轉了。”一位長期關注江淮汽車的證券行業分析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江淮的轉型之困,并未遠去。 核心業務折戟 2015,江淮汽車銷售各類汽 車及底盤29.23萬輛,完成年度目標的58.46%,實現銷售收入235.17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63.56%。其中最出色的是乘用車板塊。上半年, 江淮乘用車共銷售16.45萬輛,同比增長78.76%,是上半年中國車市的增長冠軍。其增速高于第二名38.76個百分點,年度目標完成率達到了 54.8%。 在SUV和MPV兩大細分市 場,江淮出現了爆發式增長。2015年上半年,主力SUV車瑞風S3銷售91856輛,同比增長890.81%,穩居小型SUV銷量冠軍。此外,新能源 汽車方面,江淮的純電動車汽車今年1-7月累計銷售3637輛,預計全年銷量超8000輛是大概率事件,甚至有望達到10000輛。 在商用車市場,江淮的境況卻并 不理想。上半年,江淮銷售輕卡92790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63%,在上半年輕卡銷量前十中,江淮是三家負增長的企業之一。重卡方面,江淮上半年 同比下降24.42%至17378輛,降幅為行業第五。江淮在商用車領域的亮點是中型卡車,上半年實現3963輛的銷量,增幅為29.88%,增幅排名行 業第二。 江淮在商用車領域的優勢主要是輕卡領域,但從上半年的表現來看,其在輕卡市場正被對手迎頭趕上。上半年,江淮輕卡銷量在行業排名第二,僅次于福田汽車。但江淮與第三名江鈴之間僅有2329輛差距。而去年同期時,江淮與其尾隨者東風拉開了近3萬輛距離。 實際上,從2015年細分車型 的銷量數據上來看,江淮在MPV、轎車、卡車、底盤等業務板塊上,每月銷量都是同比下降的態勢,轎車板塊銷量下降較為嚴重,大部分車型月銷量停留在幾百 輛。轉型之初,被寄予厚望的多功能商用車銷量增長也十分緩慢,甚至連續2個月出現了大幅下滑的情況。這對江淮而言有些尷尬。 2013年,江淮確定了“做精 做優乘用車,做大做強商用車”的戰略方向,將未來業務重點定為商用車,在乘用車上只開發SUV、MPV。“我們會在未來投資輕卡等商用車項目,但是停止乘 用車產能等基礎設施的投資。”江淮汽車總經理項興初曾明確表示。但目前,江淮的轉型顯然并沒有成功培育自己的優勢。 潛在風險 這種增長對江淮而言是好事,但 同時伴隨著高風險。江淮上半年利潤總額為6.55億元,營業外收入有7.798億元,而主營業務虧損1.1億元。主營業務的虧損與江淮整體上市之后,在財 務報表上合并了一直處于虧損的安凱客車有一定關系,但其整體利潤的下降十分明顯。整體來看,江淮上半年的營業凈利潤率為2.38%,而去年同期為 2.57%。 江淮的核心業務為商用車,而最 盈利的板塊是輕卡和商務車(MPV),這幾個板塊已經陷入低迷,比如MPV連續第二月同比下降 22%。這導致江淮的利潤率迅速下降。而在業務的劃分上,江淮主要分為整車和底盤。今年上半年,江淮整車的毛利潤率為13.5%,比去年同期減少 1.42%,營業成本大幅增加21.66%。底盤和其他業務的毛利潤率為8.03%,比去年同期減少 9.01%。 顯然,江淮在SUV的增長部分 彌補了其利潤的下滑。但從目前來看,江淮的SUV主要集中在小型且廉價的產品,而稍微高端的產品則立足艱難。而另一方面,國內諸多的汽車集團在SUV的發 展上已經變得謹慎。“未來2-3年內,SUV會進入飽和期,屆時自主眼下的優勢會褪去。”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龔兵表示。 在這種趨勢之下,江淮在2013年確定的轉型路線顯得十分重要,但未來能否在核心的業務板塊上確定優勢依然是一個未知之數。在重卡市場,市場格局已經基本確立,處于第二梯隊且一直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江淮想要突圍很困難。在輕卡領域,江淮的優勢地位也在動搖。 唯一的亮點是,江淮在新能源汽車的板塊收入明顯提升,并加碼投入。今年7月,江淮宣布計劃投資45億元到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項目及相關核心零部件項目上,實現2025年新能源車占江淮總銷量的30%以上。 但新能源汽車廠家目前都高度依賴政府補貼,而且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還有很多不確定性,這讓江淮的新能源汽車板塊前景并不十分樂觀。 “SUV和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MPV新產品爬坡期較長需求不達預期。這是江淮未來業績可能出現問題的兩大地方。”一位證券公司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