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用東岳基地成立以來,就將創新工作作為業務重點,持續推進創新文化建設、引導創新文化落地。多年來上海通用東岳基地通過開展企業文化認知、認同和踐行,使“創新”戰略在東岳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有力地促進了東岳基地的全面發展。 在全員創新方面,通過海報、橫幅、多媒體等形式,營造創新氛圍;開展“微創新”格言征集、征文、視頻采訪,提升全員創新意識,共撰寫“微創新”格言653條、讀書心得2579條;開展員工微創新演講比賽,“讓創新流行起來”;舉辦“創新論壇”活動,邀請專家開展創新講座、開展“總監、高級經理談創新”系列訪談、組織業務技術骨干召開“創新交流會”。 在技術創新方面,通過技術創新,解決現場難題,圍繞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提高精益制造水平。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創新,精益求精;新系統、新設備的開發創新,敏捷高效;質量攻關創新,破解難題;節約能源創新,綠動未來;通過首席技師工作室、創新工作室,解決技術難題,培養人才隊伍,提高制造水平,共征集案例1530個,解決生產技術的問題307個。 在管理創新方面,通過管理創新,發現并消除身邊的管理浪費,優化組織結構、體系流程和工藝流程,提升團隊工作效率。查找、消除身邊的管理浪費,深度挖潛;精益生產創新,降本增效;優化體系流程,精益管理;聚焦現場工藝改進,提高制造工藝水平;精益物流,全面推動基地供應鏈的創新;基地黨員自發拍攝了《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短片,在各車間循環播放,用案例引導員工積極參與創新活動。 在東岳基地變速箱車間里,有這樣一個別具特色的地方:看似一個普通的工作間,卻匯集了上海通用拔尖的維修人才和優秀的維修資源,堪稱四地維修的創新智庫。這就是上海通用汽車“機械維修首席技師工作室”。在工作室目視墻上,展示著工作室核心人才名錄和他們的創新成果。其中有一位在上海通用乃至國內維修行業都頗具影響的專家——史彩言。作為工作室首席技師的他,擁有一項“電主軸自主修復”絕活,他的主軸修復質量達到跨國公司水準,打破了多項國外技術壁壘。他本人也因此獲得國家專利并被評為“2014年度上海通用汽車十佳個人”。像史彩言這樣的“大師” 在工作室有很多。他們將多年的維修經驗和知識儲備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分享給同行,通過工作室資源共享平臺,提煉大制造優秀基因,使精湛技藝和知識體系得以傳承和推廣,使高資質人員的能力取得全面的發展,以此逐步完善工作室的人員培養體系。 目前,工作室已擁有維修高精尖人員35人,維修高技能人員47人,“老法師”占人員總數的56%,“中生代”占33%,“青年軍”占11%.這種老中青的搭配模式、高精尖人員的高占比,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各自的作用,為開展技術攻關、新技術推廣以及創新成果產出提供了人才保證。兩年多來,工作室完成攻關創新103項,有13項創新成果在各基地和新項目中普及應用,創造效益1億元左右,兩項目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未來,還將有5個創新研究項目將申請國家專利。 面臨汽車行業日益加劇的激烈競爭,上海通用東岳基地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深化資源價值發揮、助力創新能力提升、深挖創新意愿,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努力將東岳基地打造成為一流的創新基地,為全力迎接“中國制造2025”打下堅實的基礎。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