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簡稱“廣汽菲克”),并宣布旗下首款國產JEEP自由光車型將在年內推出。業內人士稱,廣汽菲克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正是為了推進JEEP的國產化。 其實,JEEP已經是國產化的姍姍來遲者,早在1989年,第一輛國產奧迪100轎車就已經在一汽下線,隨后的20多年時間里,寶馬、豐田、捷豹路虎、英菲尼迪等一系列外資品牌也開始大舉推行國產化,不久前,謳歌也宣稱要在2016年實現國產。 國產化帶來的最直接改變就是更便宜的車價,這有助于企業搶占市場,鞏固份額,實現可持續發展。但同時不得不承認,國產化也并非屢試不爽的招數,隨著中國車市發展的整體放緩,對合資雙方來說,國產化都不宜是一件操之過急的事情。 豪華車國產化已成趨勢 國產帶來的車價下調,讓中國消費者感覺豪華車不再“高冷”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汽車52.3萬輛,同比下滑23.3%,經銷商交付客戶進口車數量為46萬輛,同比下滑21.5%,這是自“入世”以來中國進口車市場首次出現進口量與銷量雙雙走低的局面。據分析,除了受中國經濟放緩的大環境影響之外,部分暢銷進口車型選擇國產化,也是影響進口車銷量走低的主要原因。 各種豪華都要國產 在中國市場較早完成國產化進程的豐田、大眾等親民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不斷刷新,而隨著消費市場的不斷升級,近兩年豪華品牌的國產化也已漸成趨勢。 早期通過國產化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豪華品牌三強奧迪、寶馬和奔馳似乎成了豪華品牌國產化的標桿,占據著中國豪華車市場78%的份額。而緊隨其后的捷豹路虎、英菲尼迪、沃爾沃等二線豪華品牌也開始摸索前行,但國產化成績喜憂參半。讓人有些意外的是,甚至連賓利、保時捷、法拉利等超豪華品牌也不斷傳出要國產化的消息。 落地才能更廣闊 暫且放下國產化的利弊,單純從企業行為帶來的效果看,國產化帶來的車價下調,讓中國消費者感覺豪華車不再是“高冷”的代名詞,而成了觸手可及的家庭用車,這也為豪華品牌搶占市場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國產化也是豪華品牌搶占市場“不得不”采取的策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曾表示,日系車面臨國際貿易影響因素復雜,而美國車例如凱迪拉克等都是大排量“油老虎”,必須國產才能應對未來的油耗管控和降低成本。因此國產化是進口車拓寬中國市場的必然趨勢。 本地化生產好處多多 國產化還可以擴大產能,加快車企的市場反應速度 不止是標簽 車企紛紛以國產化為標簽搶占市場,高國產化率也成為衡量車型的標準之一。比如去年上市的全新卡羅拉,其國產化率達到89%,且配備的8速S-CVT在常熟生產;而在2013年,奧迪就宣布旗下有3款車型的國產化率達到60%,未來這一數據將達到85%;此外,上海大眾朗逸國產化率達95%,北京現代悅動達91%。 規模效應帶動增長 數據顯示,2014年排名前10的豪華品牌,除了雷克薩斯外,其余9個品牌均已實現或者即將實現國產化。 隨著其規模不斷擴大,雖然競爭日趨激烈,但市場需求還沒有達到飽和,豪華品牌的國產化路線仍可作為其在這一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的策略之一。 據了解,以豪華品牌為例,其國產化后一方面可以降低生產成本,規避進口稅費和倉儲物流成本,以更低的價格面對消費者,最終銷售單車相比進口車賺取的利潤并沒有少太多,但規模化銷售卻將帶來更高的整體銷售利潤;另一方面,國產化還可以擴大產能,加快車企的市場反應速度。 一般來說,選擇國產化的車型多為熱銷車型,國產之后消費者容易接受,同時也能鞏固市場份額。數據顯示,沃爾沃在國產化S40、S60等車型之后,去年在華銷量同比增長32.8%;凱迪拉克在XTS國產化之后,去年在華銷量同比增長47.0%,新建的上海工廠將成為其國產的專屬工廠;新晉豪華品牌DS5國產之后,去年同比增長559.0%。 “多贏”之外仍有質量擔憂 國產之后的市場表現和消費者的體驗感受,才是最權威性的標準 車企把國產化當成榮耀,業內人士認為國產化是對一個市場最起碼的承諾與誠意,消費者以更便宜的價格拿到了心儀的車,外資車企的國產化似乎成了一件互惠互利,有利無弊的事情。雖然外資品牌的國產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汽車制造業的發展,也給外資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帶來了機遇,但是這件看似互惠互利的事情也不時會傳出不和諧的聲音。 產地與品質掛鉤? 長安福特翼虎“斷軸門”事件至今仍未平息,北京奔馳今年初因發動機艙密封條召回了部分E級轎車,雖然是不相干的個案,但卻讓消費者開始懷疑,汽車國產化的質量究竟能否與原有的進口車媲美,價格的降低是否也意味著減配。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一般的國產化帶來的是生產地的變化,但并不帶來品質上的改變,品質和產地二者間并不存在必然聯系。 在各大品牌大舉國產化之時,雷克薩斯、斯巴魯等品牌的國產化進程卻一直未能塵埃落定。雷克薩斯官方近日回應稱,雷克薩斯當前最需要的是“品牌的本土化”而非國產。對此雷克薩斯中國總經理江積哲也表示,如果只是為了降低價格而國產,從而提供給用戶一個體驗不好的產品,這并不是他們所希望的。這番表態在另一個側面也指出了目前國產化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國產”二字只是開始 其實,對于外資品牌,特別是豪華品牌而言,一旦國產化中出現質量問題,對豪華品牌形象的沖擊是非常大的。另外,定價的高低也會對其能否迅速擴大規模產生影響。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不得不承認某些國產化在推進階段存在質量下降的情況。有專家表示,生產企業實行的是全球統一的生產標準,不過由于生產企業在當地會有采購,雖然也是按照其統一標準來進行的,但如果配套廠換了材料,汽車也可能會出現質量問題。 一位企業高層曾表示,在國內制造的品牌與國際同步,就證明了不應存在國產化所形成的問題;但從一些企業的顧慮以及技術檢驗上存在的差異化等問題來看,國產化后的諸多問題確實存在。所以,國產化之后的關鍵,要看市場的表現以及消費者的體驗感受,這才是最具權威性的標準。 總之,在國產化過程中,需要面對的并非僅僅是質量問題,后續產品的推出、合資雙方的磨合等都是國產化進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具體產品、品牌和營銷戰略等因素也將對國產化產生一定的影響。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