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愿景,是以生產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機器自組織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之所以在我國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在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波動、信息技術對產業影響不斷深入等背景下,我國制造業正面臨轉型。工業4.0的很多理念,與我國提出的“兩化”融合戰略不謀而合,是做強制造業的必由之路和戰略制高點。 無獨有偶,國務院日前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了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和“三步走”的行動計劃,其內涵與德國工業4.0異曲同工。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制造2025》已被視為中國版的工業4.0,它的有效推廣和實施將決定中華民族未來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就汽車產業而言,一個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它是大批量、高質量、高水平地生產汽車產品,又是一切新的工藝、新技術的載體。從有汽車工業以來,世界上所有新的生產方式、新的技術都首先應用在汽車上。另外,由于高投入高產出的模式非常適合汽車產業,這也是汽車產業不可缺席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的理由之一。汽車工業發展迄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但它又是一個老而彌新的產業。因此,汽車工業率先進入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很有必要,它是中國汽車發展歷史性的必然選擇。 在突破口選擇方面,汽車具有產業規模大、帶動效應強、涉及產業多、影響范圍廣、產品數量眾、質量要求高、需求多元化、資源技術資金人才密集等特點,作為制造業的“集大成者”,汽車是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的最佳載體,理應成為最佳切入點。汽車產業如能實現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將引領中國制造業成功轉型,助力突破中產階級陷阱,實現實體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征途中,汽車產業既是抓手,也是載體,更是龍頭。中國應該選擇汽車產業作為突破口,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這對于中國建設制造強國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但是,從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中國汽車業面臨的挑戰還很多。諸如研發能力弱、技術水平低、生產效率不高、配套設施不完備、零部件企業發展滯后、標準接口不統一等多重問題,都是不容回避的現實困難,也是實現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必須逾越的短板。另外,當下的中國汽車制造業還在工業2.0~3.0之間徘徊,要直接走向4.0,這就需要跨越式的發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中國汽車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作為新興的汽車大國,全球首屈一指的本土市場,完全可以自成一極;體量龐大、體系健全;互聯網產業發達,網絡創新意識強;此外還有后發優勢。這些都將為中國汽車實現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只要堅定戰略目標,選準突破方向,做好頂層設計,集全行業之力,加快落地實施,實現制造業和新技術的融合與發展,中國汽車業轉型升級將大有可為。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