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開始對巴西、哥倫比亞、秘魯、智利四國進行訪問。分析人士認為,新形勢下,中拉合作面臨新的機遇,拓展以制造業為基礎的產能合作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將推動中拉關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新發展。 去年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標志著中拉整體合作由構想變為現實,向世界發出中拉深化合作、攜手發展的積極信號。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拉經濟合作已經具備堅實基礎。目前,中國是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國和第三大投資來源國。 拉美市場具備巨大發展潛力,中國在基建、制造業、農業、科技等領域積累充分的比較優勢,中拉迎來以產能合作為核心的新發展階段。其中,制造業可以作為雙方合作的優先領域。 據統計,中國企業在拉美地區投資(除卡曼和英屬維京群島外)高達85%集中在能源、礦產、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生產制造型投資比重明顯偏低,這與中國“制造大國”的地位并不相符。擴大對拉美制造業投資,將國內較為成熟、優勢較為明顯的產業部門向低技術國家進行產業梯度轉移,既可保有現資產價值,又可調整優化國內產業結構,是促進中國制造業級的有效途徑。 另一方面,近三十年來拉美國家出現較為嚴重的工業化倒退,即便在工業化水平較高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國,資源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明顯上升,勞動和技術密集型制造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并且在現有產業體系中,圍繞資源加工出口的產業仍在強化,而家電、電子、日用消費品以及機電設備等制造能力嚴重不足,進而導致商品價格居高不下。目前,很多拉美國家正試圖通過“再工業化”解決經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具體的做法是通過“招商引資”和“技術引進”,這為中國制造型企業提供了機會。 中國雄厚的資金實力、齊全的產業門類、社會適用性極強的制造技術,可以在拉美廣泛參與基礎設施、汽車、電子電器、日用百貨等產業領域的合作。通過中拉產能合作,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拉美的商品種類、數量和質量,并大大降低商品價格,從而讓廣大拉美民眾共享中拉兩地市場的合作成果。更重要的是,中國還可以利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工業體系相對健全的拉美國家作為制造業基地,開展產能合作,輻射整個拉美消費市場,從而實現國內產能輸出的二次開發。 阿根廷戰略規劃研究所所長豪爾赫•卡斯特羅非常看好中拉產能合作的前景。他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阿根廷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實施進口替代戰略時就逐漸建立起先進的農業食品加工工業體系,這些區域主要在中部科爾多瓦、羅薩里奧等工業城市,如果中國的投資進入這些工業制造和生產領域,必將依托現有的工業設施基礎和阿根廷大宗農產品供應,打造出世界級的農業食品加工基地。此外,中國投資可以依托阿根廷南部瓦卡穆埃爾塔豐富的油氣資源進行本地化的提煉,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石化工業。 當然,中國制造型企業擴大對拉美投資將是個長期的過程。首先,需要對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等環境有較高的適應能力,拉美國家有普遍存在人力成本偏高,勞工組織過于強大的問題;其次,制造業的發展需要規模效應和產業鏈的配合和協同,與中國國內門類廣泛且高度機動靈活的產業鏈和產業網相比,拉美國家這方面明顯不足;第三,一些拉美國家保護主義傾向嚴重,進入門檻過高且投資環境不佳,例如巴西,雖然中資企業較多,也多集中在汽車制造領域,要拓展投資領域,還面臨稅收、法律、勞工、政府行政效率、行業壟斷等一系列問題。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