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內容包含在數控系統中的各個方面: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過程的自適應控制、工藝參數自動生成;為提高驅動性能及使用連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饋控制、電動機參數的自適應運算、自動識別負載、自動選定模型、PID參數自整定等;簡化編程、簡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動編程、智能化的人機界面等;還有智能診斷、智能監控方面的內容、方便系統的診斷及維修等。 自適應控制技術通過在加工過程中,根據采集到的電機扭矩、主軸振動等機床運行狀態信息,進行機床的自我調整和控制,以此保證機床的正常加工和運行,保持機床以最佳動態性能加工零件。這樣既提高了設備生產效率,又保證了加工精度。智能化故障診斷技術包括機床信號數據采集和監控、數據傳輸和智能化人機界面設計開發等內容。根據數控機床故障機理分析,選擇能反映機床特征的信號,通過在機床關鍵部件安裝不同類型傳感器,進行機床特征信號的采集,經處理后進行可視化界面監控。智能化實時補償技術通過外接傳感器,采集主軸在軸向和徑向的熱膨脹伸長誤差,通過對這些誤差數據分析處理,進行實時補償,提高機床加工精度[3]。 (2)生產線與制造裝備的柔性化 所謂柔性制造,傳統意義上是指用可編程、多功能的數控機床設備更換剛性自動化機床設備,用易編程、易修改、易擴展、易更換的軟件控制代替剛性聯結的工序過程,使剛性生產線實現軟性化和柔性化,能夠快速響應市場的需求,完成多品種、中小批量的生產任務。柔性制造系統(FMS)中的柔性具有多種涵義、除了加工柔性外、還包括擴展的柔性、工藝的柔性、批量的柔性、設備的柔性、產品的柔性、流程的柔性以及生產的柔性。圖2為大型飛機的柔性生產線。 航空產品尤其是飛機和發動機的一些關鍵零件,由于其結構的特殊性,往往采用較為分散的工序和較長的生產線。在柔性制造技術研究的早期,由于數控機床設備本身功能和性能以及配套軟硬件條件的限制,柔性制造系統必須在較大的生產線級別和較大投資水平上才可以實現。對于航空產品來說,僅在成熟產品和實力十分雄厚的航空制造企業獲得了有限的實際應用。隨著數控設備及相關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以占地面積小、成本低、功能完善為特點的柔性制造單元(FMC)得到了長足發展和應用。通過工序集中,在較小的柔性制造單元中完成大部分在較長生產線中才能完成的加工工序。而柔性加工機床更是將柔性制造單元集中到一臺設備中,可以在一臺設備中完成零件從毛料到成品的大部分加工,柔性組合機床如圖3所示。對于一些小型航空零部件的快速研制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除了機床設備的柔性,輔助工藝裝備(如夾具等)的柔性也是重要的一環。柔性夾具是以組合夾具為基礎的能適用于不同機床、不同產品或同一產品不同規格型號的機床夾具。由預先制造好的各種不同形狀、不同尺寸規格和不同功能的系列化、標準化元件、組件和合件拼裝而成。夾具元件通過組裝—使用—分解—再組裝周而復始循環使用,可以大量減少制造夾具材料、動力消耗,降低其制造費用,減少夾具的設計、制造、調節時間。與專用夾具相比較,柔性夾具元件具有明顯的技術經濟效果,適用于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以及FMC、FMS和CIMS等加工系統。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