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里面有一個重要要素——智能機器。在“工業4.0”的定義中, CPS核心作用就是信息驅動。以往是由人來控制機器,而在智能工廠中要實現機器驅動機器,或者由機器去驅動外圍設備。所以要求這種機器必須是智能機器,或者是智能機器人。將來建構智能工廠必須要考慮這個要素。 下面以高鐵制造的一個樣板工程,也是高鐵領域里面一個比較難的工藝環節——轉向架的裝配為例,談談我對智能機器人未來在智能工廠中如何發揮作用的思考。 高鐵列車轉向架的結構異常復雜,需要一系列復雜的工藝,如打磨,即在焊接完成后打焊縫,實施難度就很大。轉向架零部件需要大量的自動化裝備。把很多復雜的零部件裝備起來,其難度可想而知。以前國外此類裝配主要有三種方式:集中式、流水線式、半自動化流水線式。集中式比較好理解,就是在一個部位上所有工件都在一個固定地方裝;而流水線式就是這個工位裝一部分,那個工位裝一部分;半自動化流水線就是物流是實現了自動化,但是裝配、定位還是人工完成。國內的情況也大體如此。 如果要做到自動化裝配轉向架有很大的難點需要解決。轉向架由近400個零部件組成,如果實現自動化裝配,首先要解決零部件的物流問題,必須考慮如何有序裝備這些復雜零部件,這是第一個要突破的難點;其次必須考慮零部件之間的如何實現精準定位,這是實現自動化裝配的重要技術前提,這個難度相當大。影響精準定位的因素太多了,如何消除各個零部件之間的差異及如何保證用于物流的自動小車放的位置都是一樣的,都是難點。還有轉向架的調整和測量也是難題。 在這種背景下,國內的一批科技人員結合國家的高鐵戰略需要,開發了一套全自動高鐵自動化裝配線,里面包含了智能工廠思想和理念。這條生產線解決了物流難題、裝配難題和測量難題,整個裝配流程實現了全自動化。這套全自動裝配線體現了兩個重要思想: 一是在虛擬環境和實體環境的并行工作。就是在實際環境背后構建了一個虛擬環境,虛擬環境一方面實時監控實際環境,另一方面對實際環境進行參數優化,這樣能夠保證在不影響生產情況下,把人的智慧更多地融入到這里面來,在后臺通過人的智慧實時優化參數。 第二就是智能工廠核心概念——信息和物料有機地統一起來,這就必須依靠智能機器及智能機器人。科研人員基于這個思想設計了幾種機器,一種能夠完成零部件的智能裝配,實現零部件的裝配過程包括定位;另一種可以完成對轉向架智能測量的調整,實現裝配之后的轉向架尺寸檢測,這是十分重要的關鍵。如果裝配質量不好,會嚴重影響到轉向架性能,進而會影響高鐵的安全。 以此為基礎,科技人員首先研究了零部件智能物流系統,讓系統內部要求有相互協調的關系。接下來,考慮了基于信息驅動的生產過程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關系。這里面是兩個方面:一個是生產過程靠信息驅動,這些信息有裝配關聯度的信息,裝配過程有利的信息、裝配配合度的信息,由信息驅動裝配并檢測生產過程;第二個是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這也是智能工廠很重要的概念,它其實是要把產品統一管理起來,不光是生產管理,包括零部件的流通,包括生產以后的使用,最后的維修,整個環節要通過一些相關的技術有機地統一起來,這個其實就是分布式無線網絡協調控制的智能工廠控制模式。它體現智能機器和智能機器人的理念。 在這個生產高鐵列車轉向架的智能工廠中,有主物流線,用以傳輸轉向架的,還有配套有很多存儲單元和子輸送線,用來輸送物料的,這樣通過一個主的物流線加上輔助的子物流線可以把零部件和智能機器人裝配過程有機統一起來,實現自動化的裝配過程。最近,這套系統已在國內高鐵制造企業開始應用。 我國發展高鐵裝備自動化,構建智能制造工廠有以下幾個意義:一個是滿足國家發展高鐵事業戰略需求;第二有效解決人工作業面的問題,剛才也說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第三著重要說的可以開拓我們國家的智能裝備新領域,大家知道這一塊是空白,都是人工在做,提升工藝,提升我們核心競爭力,隨著我們國家高鐵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們國家的高鐵制造裝備也將會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本文中提到的一些關于智能工廠理念和智能設備的協同配合它國內其他類企業的落地之路還很長。相信有了高鐵制造企業的示范作用,這個過程可以大縮短。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