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都不能放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創新圓桌會議”上,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中國未來的產業態勢到底是什么,是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還是德國的工業4.0?他認為,這兩條工業發展道路都太理想化,都不適用于中國。中國未來的產業態勢有可能是3.0,或者3.5。 李繼文指出,與發達國家由低到高的工業化演進歷程不同,我國在跨躍式發展進程中,民營經濟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有些民營企業缺少機器大工業階段的熏陶,其工業基礎并不很牢固;工業化時期的勞動力轉移并沒有完成,信息化又使得勞動力由傳統農業、工業部門向高新技術部門流動受阻;制造業大而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受制于人,大多數產業尚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諸多因素交錯,中國未來產業該如何發展,制造業該如何轉型升級就變得極為復雜。”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都要抓,都不能放。新興產業是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制高點,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但是,我國要實現彎道超車,就必須在這些領域有所突破。對傳統制造業而言,我國已經建立了龐大的基礎,一定要充分挖潛開荒,通過智能轉型,實現從產品設計、加工制造到運作管理、售后服務的全面升級。 “當前我國新興產業發展中存在一種‘低端化’現象:進口零部件再組裝,生產中低端產品。發展新興產業走的還是傳統產業的老路。”程楠指出,我國工業發展缺少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的支撐,要實現轉型升級,首先要夯實基礎。有了強大的工業基礎作支撐,我國才能更好地針對不同行業的需求開發出適用性的產品,為行業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逐步從產品的專業化走向市場的專業化。 企業家要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 3月1日,雷軍在2015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發表了《向時代致敬》的主題演講。他總結的互聯網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在與會企業家中產生了共鳴。 “小米公司7500人,2014年銷售額達到750億,公司估值攀升到450億美元,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制造商。小米公司是依托互聯網平臺實現集成創新的企業,小米手機是互聯網時代的產品。”天壕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作濤指出,在互聯網時代要做出最“牛”的產品,必須依托技術進步和互聯網平臺。只有在互聯網平臺上,企業才能把各細分環節最尖端的技術擰成一股繩,生產出價廉物美的產品,提供最優質的客戶體驗。 陳作濤認為,美國依托其強大的信息技術實施了“再工業化”戰略,德國依托其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啟動了“工業4.0”。在這場國際工業轉型的競賽中,巨大的中國市場給中國企業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機會,中國企業必須承擔起這個時代賦予他們的責任。“中國企業家一定要主動迎接互聯網時代,主動迎接工業4.0,要用互聯網的精神、互聯網的思維和互聯網的方法學,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的2.0、3.0。” 業內專家指出,歐美等國的“再工業化”,將推動他們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快速形成產業聯盟。例如,美國增材制造創新研究所由80余家公司、9所研究型大學、6所社區學院和18家非盈利機構組成的廣泛聯盟。“這些產業聯盟將統一戰線,共同維護美國本土企業的共同利益,這將加大我國制造業企業‘走出去’的難度。” “要推動制造業轉型,一定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在這一點上,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但是,現代的‘市場’觀念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已經不是早期的、完全由看不見的手來推動的自由競爭。我們要認真研究新制度經濟學的做法,要加強并優化制度供給,讓企業在應有的制度保障下做出理性的決策。”李繼文說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