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回家,我做鄉鎮企業的朋友都準備上工業機器人了。”這一趨勢變化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裝備研究院總工程師甘曉華頗為吃驚。 3月5日下午,北京會議中心科技29組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柳崇禧,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徐曉蘭等紛紛就工業機器人促進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言獻策。 工業機器人引領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柳崇禧在兩會上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上制造業最熱的話題當屬“工業4.0”。“工業4.0”的核心是自動化和智能化。向“工業4.0”邁進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自動化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智能機器人就顯得非常重要。 “目前,不論是汽車業還是其它制造業,工廠中都應用了智能機器人,但這些機器人都是外國品牌,核心技術我國沒有。”柳崇禧委員判斷,未來幾年,在我國的制造業中,智能機器人的需求量會猛增,如果不能取得突破,不能掌握核心技術,我們的“工業4.0”計劃、中國制造2025將難以實現。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意識到智能機器人在制造業中的重要性,盡快整合行業資源,系統性開發智能機器人。 全國政協委員王小蘭也在提案中也表示,近幾年,隨著信息技術與物理硬件融合加速,工業機器人發展迅猛。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發展目標,很多產業領域升級產生的需求將進一步推動工業機器人的應用。 “工業機器人與國外先進技術差20年,服務機器人與國外差5~10年,特種機器人有競爭優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徐曉蘭表示,我們的工業機器人與國際先進水平在減震、軸承、材料和控制系統上有差距,核心技術都受制于人。 “我國對智能機器人的研發,20多年前就有人在做,但現今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幾乎沒有。機器人看似不難,卻涵蓋了材料、計算機、硬件、軟件等多項制造業的核心技術,希望在有關部門的引導下,能夠讓研發形成合力,盡早攻克這個難關。”柳崇禧委員說。 48個國家在行動 2014年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的報告中指出,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們不僅要把我國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我們要審時度勢、全盤考慮、抓緊謀劃、扎實推進。 據徐曉蘭委員介紹,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個國家正在發展機器人,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更是將發展機器人技術和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制造業大國,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廣泛的產業空間,發展機器人技術和產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意義,機不可失,時不我待。
在徐曉蘭委員看來,我國機器人技術較世界先進水平總體相差較大,但在部分特種機器人領域實現了并跑。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由于材料、工藝發展水平滯后導致核心零部件產品化與產業化技術落后國外水平,系統應用解決方案、作業與操作工具等領域也相對薄弱。在服務機器人領域,清潔機器人、醫療康復機器人等領域已形成系列產品,但尚無大規模應用,基礎性技術研究落后國外先進水平5年左右,原創性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嚴重不足。在特種機器人領域,水下機器人、空間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處于世界同步水平,救災救援機器人、醫療手術機器人已有實用化產品,但整體技術與應用同世界先進水平仍存在差距。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