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市場基本被外國企業瓜分,國內品牌尚在培育之中。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2013年我國市場銷售的約3.7萬臺工業機器人中,外資企業銷售近2.7萬臺,擁有近四分之三的市場份額。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機遇期已然來臨。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正處于重點跨越、整體帶動的發展機遇期,應以發展工業機器人為突破口,同時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方式發展服務機器人,以支持重大工程的方式發展特種機器人。 問題不少難度不小 徐曉蘭委員歷時兩個月的調研發現,目前,我國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瓶頸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減速器、伺服電機與驅動器等核心零部件,由于受材料耐磨性和強度、設計、加工和裝配工藝等的限制,產品在轉速和承載能力、可靠性上無法與國外競爭。二是靈巧操作、感知與智能核心單元中,傳感器、仿人腦芯片、實用化智能軟件與國外技術差距顯著。三是系統集成設計應用方面,由于設計理念落后,與行業緊密配合的仿真環境試驗數據積累不夠,缺乏共性技術數據平臺,應用工藝與集成設計、作業與操作工具、系統集成設計軟件等,仍是機器人應用和產業發展的瓶頸。 為此,徐曉蘭委員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實施非對稱的發展戰略。加快制定我國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發展規劃,定期發布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圖,把機器人技術對相關領域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業發展特別是基礎工業水平的滲透、輻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堅持需求導向,走中國特色的差異化機器人發展道路。工業機器人應在政府主導和產業投資雙輪驅動下走集成創新道路,一方面,通過國家戰略開展工業機器人整機、核心零部件、系統集成應用技術的聯合攻關;另一方面,通過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幫助企業通過收購國外機器人專利,并購國外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實現工業機器人從低端到高端的快速發展。 破解成果轉化難題,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的通道。鼓勵科研機構面向市場開展技術攻關,對近市場和遠市場的科技開發活動采取不同的扶持方式。依托骨干企業或科技院所建設學科交叉、綜合集成、機制創新的機器人系統仿真測試平臺和基于市場發育積累的數據中心,搭建機器人行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面向社會提供原理驗證、原型機測試、數據查詢等技術服務,縮短科技成果產業化周期。
王小蘭委員則建議在重點產業領域先行試點產需合作。如在重點機器人領域,通過整合機器人本體、控制器、焊接、上下料等供應方,聯合汽車、電子設備、大數據等應用方,促進產業鏈中各類要素互動與合作,形成示范效果和推廣速度。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