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工業是我國經濟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主戰場。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努力發揮工業在促進經濟增長、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中的主力軍作用。 一、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工業的重要使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判斷,準確刻畫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這是新時期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打造中國工業升級版的大背景,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工業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必須認清的新形勢。 工業是支撐經濟平穩運行的主要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37%至45%之間,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目前,我國工業化尚未完成,工業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并處于合理區間依然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工業保持平穩發展,將為我國經濟在發展中升級、在升級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戰場。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結構性矛盾和問題突出,癥結在工業、難點在工業、突破點也在工業。消費方面,只有加快制造業向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網絡化銷售等先進制造方式和商業模式轉型,才能滿足日益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支撐消費結構升級。投資方面,近年來工業物流、通信等基礎設施和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高端裝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正在成為投資新熱點。出口方面,工業制成品已占全部出口的95%左右,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是提升“中國制造”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就業方面,新興產業成長與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正在創造大量高質量就業崗位,帶動整個就業結構改善。 工業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要領域。歐美發達國家經驗和我國發展實踐表明,工業是研發投入的主要陣地,是創新最活躍、成果最豐富的領域,從根本上決定了國家整體創新水平。近年來,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鐵路、高性能計算機、新一代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物聯網、智能機器人等大量創新性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創新正在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風起云涌,工業技術與信息技術即“兩個IT”深度融合成為產業發展新趨勢。只有加速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創新,真正把工業發展動力轉到創新驅動的軌道上來,我國工業才能從全球價值鏈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躍升,實現由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的根本性轉變。 二、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工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伴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國際經濟復蘇疲弱態勢延續,我國工業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工業運行風險逐步顯性化。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工業發展既要面對舊問題的纏繞,又面臨新情況新問題的挑戰,對此要有清晰認識和準確把握。 企業創新能力不足。長期以來,工業發展主要依靠要素低成本優勢、通過引進技術和管理迅速形成生產力來實現規模擴張,對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的重視不夠,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普遍偏低,產業長期被鎖定在國際價值鏈中低端環節。進入信息化時代,發展先進制造模式所需的高端傳感器、數控系統、工業應用軟件等基本被國外壟斷,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受制于人,嚴重阻礙我國產業從成本競爭向效率競爭轉型。特別是,由于企業創新能力不足,難以支撐國家搶占國際產業競爭制高點的戰略行動。 產業結構不合理。一方面,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鋼鐵、電解鋁、平板玻璃、水泥等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甚至在光伏、風電等新興產業也開始出現產能利用不足,產能過剩已經成為困擾我國工業長期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另一方面,新產業培育不足。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云制造等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增長點不多。從區域布局看,工業發展尚缺乏“全國一盤棋”的統籌協調機制,導致區域產業發展同質化問題嚴重。 發展環境亟待優化。隨著經濟增速下行,各種矛盾逐漸顯現,市場信心不足,給工業企業投資決策、融通資金、生產經營等造成明顯負面影響。工業行業平均銷售收入利潤率偏低,長期在6%—7%低位徘徊,近兩年進一步下滑至6%以下。由此導致資金、人才等資源大量向金融、房地產、證券等領域流動,難以吸引到優質要素資源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此外,工業領域的普惠性政策不足,諸多創新能力強的中小微企業難以獲得創新創業投資支持,往往錯失企業成長的最佳時期。 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下,新的國際產業分工和價值鏈格局正在形成。發達經濟體加快戰略調整,推動“再工業化”和制造業回流,對我國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環節攀升形成巨大壓力。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利用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等產業,對我國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保留并發展中低端產業形成挑戰。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后國際規則新體系與全球治理新機制正在重構,如何提升我國在國際標準制定、國際貿易與投資談判等方面的話語權,將會對我國工業競爭力產生深遠影響。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