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航天機電”)公告顯示,擬支付9900萬美元向德爾福汽車系統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簡稱“新加坡德爾福”)購買其持有的上海德爾福汽車空調系統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德爾福汽車空調”)50%股權。
交易完成后,航天機電持有股份將由原來的37.5%增至87.5%,擁有決策權; 上海汽車空調器廠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汽空廠”)仍持有12.5%股權,新加坡德爾福則從此正式退出上海德爾福汽車空調。
對于此次收購,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顧問杜芳慈認為,國內零部件企業普遍欠缺先進技術和資源,汽車空調這個細分零部件領域亦是如此; 對航天機電而言,通過這次收購無疑是增強了其在汽車空調領域的實力。

為什么買?加碼高端零部件豐富產業鏈
“在零部件產業兼并重組大潮下,汽車空調領域出現這種并購并不稀奇,如前不久南京奧特佳就收購了空調國際的股權。”中國汽車空調協會原秘書長、終身顧問于源俊告訴記者,“航天機電收購上海德爾福汽車空調股權,在拓展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的同時,實現了自身汽車空調技術和產品實力的提升!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德爾福汽車空調成立于1998年,具備年產120多萬套汽車空調系統的生產能力,主要產品有HVAC 空調箱模塊、發動機冷卻模塊系統、平行流冷凝器、平行流折疊管冷凝器、層疊式蒸發器、高效暖風芯體、水箱、中冷器以及其他汽車熱交換零件等。而航天機電目前主營業務涉及汽車零配件、新能源光伏以及新材料應用。2015年半年報顯示,光伏業務占比83.18%,汽車零部件業務占比9.42%,新材料業務占比7.40%。由于光伏業務受到宏觀經濟周期影響波動較大,航天機電急需調整主營業務比例,拓展相對穩定的汽車零部件業務來平衡光伏業務波動造成的影響,并提升盈利能力。
因此,在具備優先購買權的前提下,運營狀況良好、盈利能力較高的上海德爾福汽車空調成為航天機電收購的不二選擇。上海德爾福汽車空調2013 年、2014 年財務數據顯示,其最近兩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1.07億元和22.89億元,凈利潤為2.02億元和2.24億元,盈利能力較高。且上海德爾福汽車空調近幾年經營情況穩定,其配套客戶主要為國內一線的整車生產商,已經與配套客戶建立起較為穩定的合作關系。
航天機電方面表示,通過兼并重組來拓展汽車零部件業務是其一直以來的戰略規劃。從業務角度來講,收購上海德爾福汽車空調拓寬了航天機電的高端汽配產業,附加值高、發展潛力大,在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時,提高了其在高端汽車零部件市場的占有率和競爭能力。此外,上海德爾福汽車空調擁有的先進技術、人才資源、行業經驗等,也是吸引航天機電的優勢所在。
為什么賣?去非存主 踐行全球發展戰略
據了解,德爾福汽車系統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是德爾福汽車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在亞太區域,特別是在中國地區的投資業務。其主營業務為加工、組裝電子器件以及汽車零部件,包括半導體、發動機控制模塊以及微電子產品等,同時新加坡德爾福還從事汽車系統零部件貿易等相關業務!扒岸螘r間,德爾福就宣布打算把熱交換系統事業部賣掉,其中包括汽車空調產品線。從整個公司戰略來講,德爾福核心業務將集中在安全、電子和互聯這三方面,熱交換業務從長遠戰略來講是要剝離的!钡聽柛F囅到y(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亞太區對外溝通經理劉小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德爾福汽車公司去年就向馬勒公司出售了旗下熱交換系統事業部的獨資業務,此次向航天機電出售汽車空調業務符合德爾福在全球的戰略發展需求。
由此看來,德爾福剝離汽車空調業務是主動選擇。其實,自德爾!八蓝鴱蜕敝,近十年來,其一直在努力踐行其剝離非核心業務的發展戰略規劃,并明確表示非核心產品包括剎車和底盤、催化劑、駕駛員座艙和儀表板、車門模塊和車門鎖、轉向系統和輪軸軸承。如2007年,德爾福陸續出售了旗下內飾及駕駛艙產品部門、懸架業務和催化器業務;2008年2月,德爾福宣布出售旗下的北美軸承業務等。
在剝離的同時,德爾福也不斷通過收購來增強其在安全、電子、互聯方面的實力。比如,2012年5月宣布收購FCI 集團旗下機動車業務,提升德爾福在汽車安全設備領域的表現,并在亞洲市場實現拓展;2014年9月簽署收購An-taya Technologies Corp.的最終協議,進一步擴展德爾福的連接器產品組合;2015年8月通過收購海爾曼太通,擴大其在互聯車輛解決方案市場的產品組合,鞏固了德爾福在電氣架構市場的領先優勢等。
對此,德爾福動力總成系統事業部全球副總裁昆侖·凱文表示,兼并重組是德爾福踐行全球發展戰略的具體行動,未來德爾福將完全專注于滿足安全、綠色、互聯市場趨勢的汽車電子和高度設計的汽車零部件產品,不斷增強這些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