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的東莞試驗 機械手快速抓取,傳送帶精準輸送,手機遙控機器人作業……在東莞市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勁勝精密”)智能制造試點車間,偌大的場地內,只有10余名技術人員游走在成片的大型智能裝備之間。 作為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勁勝精密的智能車間將打造自動化組線集成及信息化控制的“無人工廠”,該車間技術人員可在生產過程中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和分析,對產品質量和設備生產情況有效監控。 在人口紅利愈發式微、技術升級愈發緊迫的制造業格局之下,作為傳統的制造業重鎮,東莞在省內率先啟動“機器換人”,并出臺相應扶持政策,結合主要支柱產業的技能改造升級需求,從產業鏈上游的智能裝備制造到下游的機器人應用全面布局,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機器人產業版圖。 新近出臺的“十三五”規劃提出,將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重點促進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十大產業發展壯大。在中國制造業面臨拐點之際,由“東莞制造”轉變為“東莞智造”的探索經驗,或許可供其他城市參考借鑒。 678個項目申請“機器換人”資金 從2014年開始,勁勝精密率先嘗試“機器換人”,未來將投入5億元升級為“無人工廠”,目標是在生產效率提升20%的同時,將運營成本和產品不良率分別降低20%和30%。 盡管在手機結構件制造行業,勁勝精密的產能規模和綜合實力早已位列行業前三名,但其近年來也深感轉型之壓力。“用工成本不斷增加,手機結構件的技術更新又十分迅速。”勁勝精密總裁辦主任曹豪杰說,“不想想辦法,企業的日子不會好過。” 從2014年開始,勁勝精密在手機金屬結構件車間率先嘗試“機器換人”。企業投入大批量成型智能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線,遙控機械手和六軸機器人取代了大部分人工作業,其智能生產遠程控制系統實現了生產流程的實時監控與數據分析。 “如按200臺機器的廠房規模,以前要200多名工人作業。現在1人可控制10臺機器,不僅能夠24小時作業,設備使用率和效率都大為提高。”曹豪杰說。 勁勝精密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在今年被列為國家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之一。在企業規劃中,未來將投入5億元升級為“無人工廠”,該項目目標設定為,在生產效率提升20%的同時,將運營成本和產品不良率分別降低20%和30%。 勁勝精密打造“無人工廠”的嘗試,在東莞并非個例。主營手機元配件的廣東長盈精密(32.670, 0.79, 2.48%)技術有限公司,最近對拋光車間的生產工藝進行了智能改造。其將部分生產環節與原先已配置的工業機器人系統相結合,從產品拋光到終端質檢的整條生產線,都不再需要人工操作。該車間人力也從改造前的650人降至如今的60人,但工作效率提升近1倍。按產值換算,該車間僅用一兩年便可收回“機器換人”所投入的成本。 在東莞,經歷轉型升級的考驗和地方政府的引導,“機器換人”如今已成一股新風氣。據統計,自2014年9月至今年10月,東莞申請“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的項目共678個,總投資達55.39億元,新增儀器設備22576臺。在高端智能裝備領域的工業機器人,目前在東莞的市場應用也已達到約2000臺。 推進“機器換人”,既是制造業企業技能改造的主動需求,亦是傳統人口紅利愈發式微的應變之選。在工人平均工資不斷上浮的情形下,東莞仍持續多年遭遇“用工荒”。今年,東莞日常性的用工缺口已達10萬人。 事實上,放眼廣東乃至全國,“中國制造”的情形也類似于此。不斷增加的用工和制造成本,正在加速蠶食制造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加之東南亞等新興制造市場的崛起,傳統的“中國制造”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漸消失,依靠“機器換人”全面升級生產流程,改變用工結構,這已成為諸多企業的必然之選。 打造特色機器人產業版圖 完善的產業配套環境,成為東莞吸引機器人企業落地的核心競爭力,而傳統制造業對技術革新的龐大市場需求,也成為推動機器人產業迅速成長的關鍵要素。 過去幾年,隨著中國經濟轉型所帶來的市場需求天量釋放,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制造業迅速成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在建或提出建設機器人產業園區的城市及地區至少超過30個。面對強手如林,東莞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優勢和特色何在? 東莞市經濟與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東莞堅持圍繞自主創新能力及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緊密結合主要支柱產業的技能改造升級需求,從產業鏈上下游布局,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機器人產業版圖。 對此,東莞市逸動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陶師正感觸頗深。該公司憑借在機器人運動控制領域的技術優勢,自主研發出環保純電動船外機,并已初步打開市場。之所以選擇在東莞創業,陶師正看重的正是東莞完善的產業配套環境。 “從船外機制造所需的外部塑料片到內部的電機零部件,幾乎都能在東莞找到供應商。”陶師正說,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逸動科技的創業團隊還可隨時與制造商溝通,調整技術和生產方案,一些企業甚至還在產品工藝方面提出不錯的建議。 以制造業立身的東莞經過多年積蘊,幾乎形成了制造業全產業鏈的聚集優勢。完善的產業配套環境,成為東莞吸引機器人企業落地的核心競爭力,而傳統制造業對技術革新的龐大市場需求,也成為推動機器人產業迅速成長的關鍵要素。 “東莞有工業企業4萬多家,形成了涉及38個行業大類和6萬多種產品的制造業體系,發展機器人產業擁有很強的市場支撐。”東莞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如果每家企業換一臺智能裝備,就有4萬多臺的龐大市場需求。” 在“機器換人”蔚然成風的態勢下,東莞制造業的龐大市場需求已開始顯現。 東莞市巨岡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光景說,自去年東莞重點推進“機器換人”以來,該公司高端數控機床的產量飆升,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預計達12億元,同比增長近兩倍。 從東莞全市來看,2014年,東莞智能裝備制造企業已達40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約200億元。自去年9月以來,東莞企業申報“機器換人”專項資金項目的新增設備中,面向莞產設備的投資額占到近三成。 部分企業用工不減反增 東莞市經信局調研的結果顯示,當地參與“機器換人”項目的企業中,75%的企業用工沒有減少,有些企業在大力引進技術人才的情況下,用工甚至不減反增。 據東莞市經信局統計,當地推進“機器換人”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今年1月—9月,該市工業技術改造完成投資額169.8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在珠三角排名第一,拉動工業投資增長37.8%。在機器取代部分人工后,勞動生產率將平均提高64.9%,單位產品成本下降10.6%,同時節省用工逾4萬人。 不過,“機器換人”并不意味著大量工人將會失業。從不少企業的操作實踐來看,機器替換的更多是生產效率低、工作辛苦且具有危險性的崗位,在機器上線之后,原先的工人大多通過內部轉崗消化。隨著企業產能的提升,其對產業工人的需求還會相應增加。 東莞市經信局目前走訪調研的結果顯示,當地參與“機器換人”項目的企業中,有75%的企業用工沒有減少,有些企業在大力引進技術人才的情況下,用工甚至不減反增。 對于多數企業而言,“機器換人”既意味著企業用人成本的降低,更是對企業生產工藝和人才結構的全面提升。勞動力市場的觀察顯示,東莞制造業的人才結構也開始嬗變——低技能、高危險的一線普工崗位需求減少,調試、維護和控制智能裝備的技術性崗位愈發走俏,這也刺激了更多的產業工人通過轉型來提升個人競爭力。 廣東智通職業培訓學院執行院長謝靈軍說,東莞近年來與機器人應用相關的培訓班逐年趨熱,該類別招生人數從最初每年200人增至今年500人。同時,企業委托培訓與半工半讀的周末班人數也明顯增加,這其中至少有25%的學生是被機器替換的普工,其試圖通過技能培訓來謀求轉型。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