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躍亭、李想的兩極造車論 賈躍亭和李想是目前互聯網造車群里的兩個典型代表,一個擅長講故事,一個是汽車產業鏈上80后成功創業代表,各有各的優勢。他們背后的造車企業是樂視、蔚來與車和家。 在目前的互聯網造車企業中,所有論調幾乎不約而同的在強調汽車生產向輕資產運作、“代工”生產轉變,由代步功能向移動終端轉變,樂視就是這個陣營中最典型的代表。招攬汽車界的大腕加入,找來了阿斯頓馬汀合作,步步為營,雖沒有實質性產品推出,倒也聲勢浩大。 就當我們所有人都覺得互聯網界在造車模式上已達成某種不約而同的共識時,李想卻通過一篇長微博的方式以另一種姿態站了出來,給了互聯網造車以另一個接地氣的聲音。 雖然基本所有互聯網造車企業整體上不太被傳統車企看好,可如果聽了李想的話之后呢? 先來看看他們的造車理念。 賈躍亭的造車理念: 1、打造全新的汽車生態,建立樂視超級汽車開放的生態閉環。 2、汽車的使命已經發生變化,未來除了交通工具,汽車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提供一種全新的互聯網交通生活場景,乘客可以在旅途中享受到完整的互聯網娛樂及應用空間。 3、相較于傳統汽車廠商自建主機廠生產,樂視超級汽車則嘗試通過“以互聯網技術換造車技術”,通過與傳統造車領域的成熟廠商合作,各取所需。也就是傳說中的“代工” 李想的造車理念: 1、李想(汽車之家)和老對手李斌(易車)共同參與創辦了兩家電動車企業:蔚來汽車、車和家。李斌主導蔚來汽車,打造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電動車品牌,以目前已有的產品來看,與TESLA較為接近。李想主導車和家,打造小而美的電動交通工具。 2、李想認為汽車是基礎,互聯網是錦上添花和幫助提升效率的,先有高品質的車,其余的才有意義。在自動駕駛沒有大規模普及前,開車首要的重點仍然是安全。車內娛樂最好的還是發揮伴隨作用的音頻內容。指望在車里可以增加視頻或者更多的娛樂方式,指望駕駛員也像手機用戶一樣擁有碎片時間,基本上是拿生命開玩笑。開車的時候沒有碎片時間,只有生死之間。 3、想要把極為復雜的電動車生產出來,并保證安全和品質,目前只有兩條路:自己從零開始建廠,和大部分的汽車廠商一樣,車和家會采用這樣的方式,因為車和家的生產線相對簡單;改造已有的工廠。上述的流程里,減去拿土地蓋廠房以及招聘工人的環節,剩下所有的流程和投入都不會少,因為工廠的改造費用才是大頭。蔚來汽車采用的是這個方式,改造已有的工廠,主要是節省時間,投入一點也不少。 互聯網造車是時候冷靜了 賈躍亭給了我們一個美好的憧憬,李想為大家算了一筆務實的賬。 在所有互聯網造車企業之中,不論是造“超級汽車”還是“四個輪子的機器人”抑或其他,理念各有不同,產品形態迥異,但是賦予汽車強悍的互聯網功能、輕資產運作無疑是他們宣揚的核心。從互聯網造車概念出現的那天起,諸如“顛覆”“代工”一類極具挑釁意味的詞匯便不絕于耳。 在互聯網人眼中,傳統車企囿于繁重資產與既得利益,無法在生產制造以及運營模式上做出根本性轉變,無法實現智能汽車。但是,汽車作為世界上最復雜的工業產品之一,一切有沒有部分互聯網造車論描述的那么簡單! 兩年了,樂視對于超級汽車的規劃已經這么長時間,但是我們至今還未見到超級汽車的真容,我們并不是懷疑樂視造車的真假,而是在想,汽車制造,可能真的沒有想象的容易。 筆者曾與部分學者、企業代表對話,曾問過他們同一個問題“代工”生產的可能性,絕大多數汽車人給出了否定的回答。我想,這并不是基于所謂的傳統觀念與思維的束縛所言,反而是基于客觀事實所言。很多人都說,或許只有體驗了這個過程,互聯網企業才真正明白造車是怎么一回事。 李想說“開車的時候沒有碎片時間,只有生死之間。”正是基于安全這道底線,才會出現上述那2條路。而很多汽車人之所以不敢茍同互聯網造車言論,首先也是基于安全考慮。 例如,筆者曾與通用汽車中國科學研究院院長杜江凌對話,他認為,互聯網企業具備理念優勢,擁有開放的平臺、軟件快速迭代能力和創新的商業模式,這些都值得車企借鑒。但我們要共同面臨的挑戰是,為什么汽車產業鏈會形成今天這樣的產業鏈,它的原因就是必須對安全負責,這就是主機廠的責任。在互聯網企業里,安全問題沒有這么受關注,而汽車產業,主機廠需要對安全百分之百負責, 如果汽車的安全問題無法尋找到其他替代方案,那么互聯網造車這件事,所有的一切如快速迭代等都會遭遇挑戰。 所以,互聯網企業要么就變成特斯拉式的生產方式,變成一個主機廠,我們至今還沒有看到其他的商業模式。 另外,對于代工,目前從世界范圍來看,除了馬格納給寶馬代工,沒有第二家。這是因為汽車生產的代工沒有手機那么簡單,涉及的技術非常之多。例如,汽車用鋼就有十幾種,選擇時需要在其特性與重量之間尋求平衡,不同的鋼,焊接與沖壓工藝是存在差異的,每換一種材質,工藝就會變化,這個過程甚至就要花費一年,這也是為什么汽車研發周期長。所以,除非不改變造型設計,用代工廠的車型才會將整個過程變簡單,但是互聯網企業要做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造型。 代工之路可能也沒有那么容易。 亂花漸欲迷人眼,當炫酷的概念加之汽車之上,很多人只關注了互聯網強化了它的作用力而忽視了車本身,無論互聯網汽車還是智能汽車,終歸根在車上。而一旦落腳點在車,那么互聯網因子仍舊是配角,無法起到主宰之力。可能最后,都得老老實實的重走四大工藝。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奇跡的發生或者一種更好的運作方式的出現。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