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的蕪湖空調總裝三分廠的鈑金車間,兩臺巨大的沖壓車床之間,四個白色的機器人,有節奏地移動著臂膀,把鍍鋅板放入沖床下,再把沖壓好的空調室外機外殼板放上傳送帶。 “這是鈑金自動沖壓線,一條線共六個機器人。今年鈑金沖壓將實現全自動化。”“80后”的年輕廠長俞衛華近日介紹說,“未來兩年自動化”爆發“,2016年鈑金車間50人就可以運作。” 蕪湖空調工廠只是美的制造自動化的縮影之一。事實上,自動化工廠已在家電巨頭美的集團旗下的多個事業部遍地開花。今年,美的集團的機器人將超過800個。 化解招工難題 近年,由于招工難以及人工成本不斷上漲,加上產品柔性化制造需求上升,用機器人實現自動化的生產模式即將爆發。美的集團洞悉自動化、機器人應用是制造業未來的方向,對自動化改造加大投入。 “美的集團自2011年開始引進機器人,截至現在已經累計使用500臺的機器人,預計到今年年底達到800臺,后期每年以30%左右的增幅投入機器人,預計2016年投入機器人費用將超過3億元。”美的集團家用空調事業部副總裁李國林透露。 其中,家用空調事業部已投入超過億元,有上百臺自動化設備、機器人運用在各工廠;洗衣機事業部今年完成了5臺50公斤級機器人聯動協調控制,使干衣機沖壓件實現了全自動生產;冰箱事業部多個工段實現無人化…… 步入美的蕪湖空調總裝三分廠的柜機組裝車間,一個機器人扭轉臂膀,把傳送帶上橫臥的柜機豎起來。俞衛華介紹說,由于機器人分擔了這些“粗重活兒”,同樣的人數,原來單班生產1200臺空調,現在單班產量提升至1600臺空調。 “今年下半年,一條組裝線上的機器人將從2個增加到5個,人員減少到60人,單班產量將增至1800臺空調。”俞衛華說,到時柜機的裝箱、打包、出貨都將實現自動化。 “招工難!蕪湖外來人口少,南京、蘇杭又分流了一些工人。”俞衛華感嘆說,現在人工高,每個工人一年收入4萬元,加上福利6萬元。“使用機器人,不僅節省人工,還提高效率,機器人三年就可以收回投資。” 助推精品戰略 美的集團從2012年開始制造轉型,李國林表示:“主要做三件事:一是用工轉型,實踐以人為本的人員管理;二是制造升級,全面向自動化轉型;三是精品戰略,首要任務就是把產品做好。” 蕪湖美的熱水器工廠已從自動化中受益,成為同行中單位面積產出最高的生產基地。美的熱水器事業部制造總監勾健自豪地說,目前所有美的熱水器都在蕪湖基地生產,該基地3.6萬平方米,員工1300人,每平方米一年的產出6000元。 在總裝車間,有一堆方形電熱水器,勾健說,這是柔性生產線,按單生產。 生產線旁邊的綠色過道上,一輛小拖車一邊放著輕快的音樂,一邊沿著地下隱形的磁性軌道自動行進。“這是自動配送車,生產物料自動送到工位,提高效率。”勾健說。 現在美的熱水器總裝車間有9臺機器人,生產效率比去年提高了40%。勾健說:“明年將增加40個機器人,減少120名員工。省下的員工,轉移到新線。從2012年開始到今年,員工基本沒增加,我們每年產能提升20%~30%。” 李國林認為,自動化生產不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時能穩定保障產品質量,是美的空調“精品戰略”落地的有力保障。 雖然目前美的集團的機器人多半靠進口,但2012年開始美的集團已成立了自動化設計、制造團隊,目前團隊超過150人,負責全集團機器人的自主研發、制造、安裝、維護、保養等,現在已經掌握了部分先進技術,為美的機器人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 智能制造、精品戰略,需要更高素質的工人。勾健說:“我們這里的操作工有大專生,其中的優秀人員將被提拔為班長;總裝線上還有5%~8%是本科生,從基層做起,是今后提拔的對象。” 勾健說,“90后”已占工廠員工70%~80%。今年工人工資比去年提升近40%。“工人大多是”90后“,工資不提高不來,還要解決上升通道的問題。” 看來,美的已經形成了“制造自動化、生產精品、創造高附加值、留住高素質人才”的良性循環。美的集團的“智能制造”折射出“中國制造”的升級之路。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