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逆襲 如潮水涌來般的大舉招聘,對富士康來說是一件常事。但對于此時的中國制造業來說,這場10萬增員更像是一場智能化向人工回歸的逆襲。 越來越多的消息是,隨著智能化以及向互聯網轉型大潮的洶涌來襲,傳統制造企業正面臨著一波裁員的節點。 日前,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主動向外界曝出了海爾的裁員計劃:海爾在去年已經裁員1.6萬人的情況下,今年仍將繼續裁員1萬人。此外,京東方的北京8.5代線面板工廠也已經大量啟用機器人操作員。 事實上,郭臺銘早已看到智能化對于富士康的重要性,早在2011年,郭臺銘就曾表示,富士康將以日產千臺的速度制造30萬臺機器人,用于單調、危險性強的工作,并希望到2014年裝配100萬臺機械手。 但從實際情況看來,百萬機器人計劃在富士康內部實施得并不順利。富士康總部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委婉地表示:現在富士康內部的原則是,不談論機器人計劃。 曾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機械手成本過高,沒有幾百萬的生產量,自動化組裝線的成本優勢根本體現不出來。而同時,機械設備只能提高產能,品質跟手工比卻有所降低。 相比機械手的劣勢,大陸相對廉價的人工依然吸引著富士康。 就在6月23日當天,郭臺銘還在對臺灣地區媒體吐槽:“現在30K新臺幣(合人民幣約6210元)都招不到大學生。”但在大陸工廠,大學生進入富士康也要從普工做起,內部晉升,試用期的底薪是1800元,轉正后才到2000元(加班費等收入另算)。 而另一個吸引郭臺銘大舉招募的原因,是富士康龐大招工帶來的就業機會,以及富士康對當地經濟狀況的強勁拉動,已使郭臺銘手握與地方談判的籌碼。 郭臺銘和他的富士康早已成了各地招商的主要對象。記者了解到,6月17日才開工建設的合肥綜合保稅區,已經啟動了對富士康的招商工作。 以鄭州富士康為例,2012年上半年,鄭州富士康進出口額達到104.3億美元,占河南省進出口額的48%。而鄭州富士康的到來,還吸引了多家相關配套企業在當地落地。 而鴻海在電商、自主品牌等“軟”的方面尋找出口的失敗,更使得富士康在“硬”的制造業代工方面繼續做大。萬得城、賽博數碼、萬馬奔騰計劃以及飛虎樂購這些業務的相繼失敗證明,郭臺銘本想逐步遠離的制造業才是富士康立足的根本。 富士康傳達出的顯然不只是信號。(jiao點com) 中國鍛壓協會為促進行業更好的發展,增加采購商與供應商的面對面直接溝通機會,定于2014年9月17-18日舉辦全新一屆國際鍛件、沖壓件、鈑金件零部件采購會。供應商名額有限,有意者請速報名!咨詢電話:010-68465045。網址:http://caigouhui.duanxie.cn。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