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14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六年來首次未提“新能源汽車”概念,但業界普遍將此解讀為:隨著霧霾天氣加劇,國家須從環保這一更大范疇下考慮新能源汽車發展,新能源汽車被提到更高的維度。 政策暖風頻吹,新能源汽車為何仍難駛入快車道?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六個方面: 第一,地方保護主義嚴重。2013年有關部委發布的新能源補貼新政中被稱道的“外地品牌不低于30%”與“中央資金直補企業”兩大重磅政策,被看做是避免地方保護的利器,如今則在地方政府具體實施中瓦解。一些城市領導對新能源汽車還在觀望,對國家政策落實不積極,幾乎所有實施新能源車補貼的地區都有或多或少的地方保護。 第二,核心技術方面還缺乏競爭力,關鍵技術瓶頸凸顯。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在電池系統集成技術、大規模生產工藝設計、生產過程質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的缺失,致使國產關鍵零部件與進口產品的性能差距較大,電力驅動系統效率低,電池充電時間長,使用壽命較低。即使國內相對比較成熟的混合動力車,與歐美日車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長遠來看,新能源車是未來發展方向,但目前在短時間內很難形成真正產業化。 第三,技術標準不完善。新能源汽車是新興產業,各生產企業采用的技術路線各不相同,無法用傳統的標準來進行評價。盡管近幾年國內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車的標準與法規,仍需不斷進行完善。沒有統一標準和具體鼓勵政策,企業投入資金研發新能源汽車會因缺乏具體的指導而無所適從。 第四,科研投入與人力資源不足。目前,新能源汽車研發經費總量與比例均較低,尚處于研究與開發活動的改進型研究階段,缺乏原創性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此外,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都存在較大的缺口,遠遠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第五,基礎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充電難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瓶頸。目前,基礎設施成本高,收益低成為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未來,即使充電建設規模的擴大和設備成本的下降有望減少建設成本,但對基礎設施方來說仍將面臨不小的挑戰。電動汽車在快速充電模式下對電網能力要求較高,也是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另外,充電網絡的建設還涉及到轉換裝置裝配、居民電表改裝等一系列的技術和社會難題。 第六,價格普遍偏高,市場推廣有一定難度。新能源汽車售價總體仍偏高,前期購車成本相對偏高,給購車者帶來了一定壓力。市場上關注新能源車的消費者與日俱增,但實際購買者依然寥寥,可謂“叫好容易叫賣難”。這是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面臨的最大難題,也是我國汽車企業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最大的顧慮。 種種制約因素和推動因素,使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冷”“熱”之間破繭前行。(jiao點com) 中國鍛壓協會為促進行業更好的發展,增加采購商與供應商的面對面直接溝通機會,定于2014年9月舉辦全新一屆國際鍛件、沖壓件、鈑金件零部件采購會。供應商名額有限,有意者請速報名!咨詢電話:010-68465045。網址:http://caigouhui.duanxie.cn。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