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城之困 攀枝花市的歷史只有幾十年,這里原本只是一塊“不毛之地”。上世紀60年代為了戰備,國家在此興建了攀枝花鋼鐵廠,并仿大慶模式成立了特區政府,實行政企合一,并對外保密,稱為渡口市,1987年改為攀枝花市。 張剡說,攀枝花市是根據當時的戰略需要興建起來的,因此,產業非常單一,主要是鋼鐵。以前也是依靠攀鋼發展地方經濟,攀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接近90%,而且它對地方經濟和民營經濟的關聯程度比較高,有150家企業與它合作,“攀鋼打噴嚏全市要感冒”。 隨著鋼鐵行業的形勢由盛而衰,2007年之后,攀鋼開始走下坡路,連年出現巨額虧損。張剡稱,攀鋼集團2012年虧了70多個億,2013年虧了53.8億元,今年爭取只虧40億元。扭虧增效成為攀鋼集團的第一要務。 據中鋼協統計,2013年,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16戶,同比減少10戶,虧損面為18.60%;累計虧損額為118.25億元,同比減虧63.91%。不過,攀鋼集團總經理張大德說,從煉鐵到煉鋼都是不賺錢的,現在賺錢的只有礦山。 攀鋼巨虧的原因眾多,經營管理機制改革的滯后,整個宏觀經濟形勢和鋼鐵行業的發展趨勢都是重要因素,而在此之外,攀鋼還存在比其他鋼鐵企業更多的條件制約。 張大德表示,“如果現在再選址不會選在這里,為什么寶鋼和武鋼要在湛江和防城等沿海地區建廠,而不選在內地有礦山的地方,因為通過海運可以降低整個物流成本。攀鋼一噸鋼鐵產品的物流成本比鞍鋼要貴132元。最近3年鐵路部門連續漲價,每一分錢的變動對應巨額的物流成本。” “我們賣出去的東西80%多收進來的是商業匯票,沒有現金,但是我們發工資、交電費、納稅必須是拿現金,這就需要貼票,一貼票融資成本就出來了,綜合融資成本非常高,8.8%。”張大德說。 對于攀枝花市來說,攀鋼的下滑對經濟產生了明顯的影響,而另外一個重要的資源行業—煤炭行業在前年礦難之后開始了大規模的清理整頓,也影響了經濟上行。 2013年,攀枝花GDP增長10.7%。今年攀枝花市政府工作報告稱,“在全國、全省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傳導下,攀枝花市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與產能過剩、要素制約、煤礦整頓關閉等階段性困難疊加、交織,影響了地區生產總值、公共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預期目標的實現。”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