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得全球第一大車市的桂冠已然5年,但是中國汽車工業大而不強始終是一個極大的遺憾。 2014年春天,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再度齊聚北京,為中國汽車做大做強建言獻策。 眾所周知,自主品牌是推動“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升華蛻變的生力軍。 盡管近年來自主品牌的進步有目共睹、技術和品質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外資品牌不斷出擊各個細分市場、圍追堵截之下,總體處境依然沒能根本好轉,反而形勢告急。 有關數據表明,我國自主品牌在乘用車銷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經由2010年的45.6%下滑到2014年1月份的38.41%,而自主品牌在轎車銷量中所占的比例也由2010年的31%下降至23.31%。 2014年1月份,我國乘用車共銷售184.69萬輛,環比增長3.93%,同比增長7.03%。但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0.94萬輛,環比下降6.63%,同比下降5.07%,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41%,占有率比上月下降4.3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4.90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品牌轎車銷量明顯下降,共銷售27.88萬輛,環比下降24.49%,同比下降22.18%,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3.31%,占有率比上月下降8.0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6.85個百分點。 自主品牌承壓過大、單靠一己之力難以撼動外資品牌圍剿的危機形勢,需要政府部門繼續扶持自主品牌。 比如,公車采購傾向自主品牌。盡管去年年底出臺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規定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但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的用車還將繼續采購。專家認為,部級領導乘坐國產車,首先是對民族品牌的支持;同時在國內國際上也可以樹立起一定的形象,并形成一定的號召力,提升民族凝聚力。 與此同時,給予優惠的財稅政策進行扶持和鼓勵,使自主車企加快科技創新、品質提升的步伐,進一步提高車輛安全性、舒適性和節能環保性,增強民眾消費信心,穩固和拓展市場,緩解自主品牌由于外資品牌強勢競爭、步步進逼所面臨的巨大壓力。 而為了使合資企業的中方按照既定的規劃順利推進自主事業,需要在“合資公司股比是否放開”一事上,審慎斟酌、權衡利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指出,未來8~10年是中國品牌汽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是建成以中國品牌汽車為主的汽車強國的保證,如果放開股比,中國品牌汽車將面臨外資品牌的全面打壓,市場份額將被進一步侵蝕。“目前對等股比合資企業的存在,實際是起到了外資品牌與中國品牌競爭的緩沖帶的作用。如果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就意味著進口汽車無關稅、無運費,與中國品牌直接競爭。更有甚者,如果允許外資獨資或控股,它們還可能采取非正常手段扼殺中國品牌,例如現在合資企業不可能采用的低價傾銷等手段也會出現”。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