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母公司與下屬企業簽訂目標責任書時,母公司業務主管部門對考核指標進行了嚴格“把關”,下屬企業與業務主管部門進行了多次“討價還價”,最后,盡管下屬企業認為個別指標定得偏高,有一些不盡合理的方面,但還是服從簽約。沒想到,兩個月后,母公司業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與所屬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干部對調交流,業務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從年初的考官變成了被考核者。年底進行績效評價時,曾經設定指標的考官感覺指標定得不甚合理,后悔當初自己把關太嚴,當初的被考核者如今卻堅持“按規則辦事”。母公司分管領導在考核會議上則說出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看樣子,干部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屁股指揮腦袋’的現象。”從實踐過程來看,績效考核始終存在著“貓和老鼠的游戲”,導致責任雙方始終在考核價值認同、規則制定以及結果評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博弈。 從操作實踐來看,績效考核應該把好以下“三道關”:一是把好“價值同位關”。所謂“價值同位”,就是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對績效考核目的、結果的價值追求、價值評價,以及價值認同具有正相關的協同認識,通過績效考核來實現考核者、被考核者以及企業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通常情況下,受“本位主義”的影響,主管部門在績效指標制定時總是想方設法把好關,最大程度挖掘下屬企業的潛力,生怕下屬企業有所保留;下屬企業也在報送考核指標或預算時比較“謙虛”,盡可能自我降低要求,以期在年末考評時可以有意外的收獲。這是正常的績效考核邏輯和人性趨利避害的思考模式,但卻不符合考核的激勵價值導向。作為績效考核的牽頭部門,要“跳出考核看考核”,正確引導主管方和被考核方對考核的價值同位認識,要讓雙方認識到績效考核絕不是“抓辮子”、“打棍子”、“扣票子”,而是通過績效考核及其關聯的配套措施實現企業和個人的雙贏。 把好“價值同位關”,具體來說要做到三個“掛鉤”: ●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關鍵指標掛鉤。年度考核的關鍵指標原則上應是前三年的平均值,而任期考核的關鍵指標則采用市場對標的方式,從而避免年度考核的大起大落和與任期考核有關的博弈現象。
●年度考核與薪酬掛鉤。關鍵要統籌好基本薪、考核薪、風險薪的比例設置,本著鼓勵導向的原則,可以根據考核結果動態調整三者的比例,盡量做到在考核結果不要太“冒”和被考核者能夠承受風險和責任的前提下,讓被考核者獲得“被鼓勵”的感覺。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