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感應淬火的技術要求指標主要有:表面硬度、硬化區范圍、硬化層深度、金相組織、淬火變形量以及淬火裂紋等。淬火硬化層金相組織:鋼曲軸為針狀或細針狀回火馬氏體,不應出現游離鐵素體;球墨鑄鐵曲軸允許在球狀石墨的附近有少量未溶鐵素體,但不能成環狀。硬化層深度及表面硬度是獲得高疲勞強度的重要指標,都有一個最佳范圍,過高和過低都使疲勞強度降低。硬化層深度淺和表面硬度過低造成零件強度不足、耐磨性降低;反之當硬化層深度過深時,壓應力峰值從表面向內推移,表面壓應力降低,從而使強度降低。硬度過高帶來的危害是明顯的,它使零件的脆性增加,在曲軸受到彎扭疲勞載荷及沖擊力的情況下強度嚴重降低。 在以提高耐磨性為主時,表面硬度可以取高至55HRC左右;而球墨鑄鐵具有良好的自潤性及儲油能力,曲軸表面硬度≥45HRC即具有足夠的耐磨性;疲勞強度要求高時,應以得到高而均勻的表面壓應力為主,對表面硬度則不過分追求。 (3)淬火后的回火感應淬火后,表面的組織由珠光體轉變成馬氏體,致使工件存在殘余熱應力、組織應力,必須及時對工件進行回火處理,一般規定在4~8h內,否則會引起曲軸表面開裂。 4.感應淬火操作要領 (1)待處理件表面應無裂紋、缺陷、毛刺、油污及脫碳層等,否則淬火后易產生淬火裂紋、燒傷工件、硬度不夠等缺陷。 (2)設計制造或選用感應器時,其結構形狀和尺寸應能滿足工藝要求。 (3)感應器與工件在處理過程中,應保持合適的相對位置,控制間隙在1.5~2.5mm。 (4)正確選擇電參數,使設備處于最佳工作狀態。鋼曲軸選擇功率在(100±5)kW,球墨鑄鐵曲軸選擇(75±5)kW。鋼曲軸可以用較高的功率處理,因其有好的延展性,適合淬火;球墨鑄鐵是脆性材料,適合較低功率淬火,否則特別易產生淬火裂紋。 (5)工件表面溫度的測量很重要,應采用光電高溫計或紅外輻射溫度計,連續跟蹤測量控制工件下料溫度,保持在150~220℃的余熱,及時調整設備工作參數,利用余熱實現工件的自回火,這也是防止淬火裂紋的關鍵措施。 (6)根據材料、工件形狀、尺寸以及加熱方法和所要求的硬化層深度,合理確定冷卻參數,包括冷卻方法、淬火冷卻介質及冷卻時間等。 (7)球墨鑄鐵曲軸的圓角不適宜淬火強化,硬化層應離開圓角3~6mm,使硬化區與非硬化區交界處的殘余拉應力遠離圓角,以提高疲勞強度,防止圓角處應力過度集中而引起早期非疲勞斷裂。 5.應用 球墨鑄鐵曲軸的感應淬火加圓角滾壓,被越來越多的曲軸生產廠家所采用,該復合強化工藝的合理使用會提高曲軸的疲勞強度,且極大地改善表面粗糙度和耐磨性,可操作性強。 下面是某型號的QT800-3四缸曲軸進行中頻感應淬火處理的實例,其效果優于其他的表面熱處理。 (1)加工流程鐵模鑄造→正火處理→高溫去回火→粗加工→一次探傷→感應淬火→中溫回火→二次探傷(檢測淬火裂紋)→精加工。 (2)感應淬火的工藝規范根據曲軸感應淬火的技術要求,制定感應淬火的工藝參數,如表2所示。 (3)設備和工裝設備是曲軸專用的半自動淬火設備,可控硅中頻電源,馬鞍形感應器,濃度5%~8%PAG淬火液。 (4)處理后的檢驗結果曲軸淬火處理后各軸頸的淬硬層為3.0~4.0mm,淬火+回火后表面硬度45~52HRC,淬硬區域與側面的間距在5~6.5mm,淬硬區金相組織馬氏體6~7級,無淬火裂紋;淬火+回火后徑向圓跳動量≤0.5mm(測量中間主軸頸),滿足技術要求。 6.結語 曲軸是感應熱處理技術最理想的應用對象之一,曲軸經感應淬火后使用性能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發動機性能,且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感應淬火技術越來越多應用于曲軸高端產品的生產。同時影響淬火質量的關鍵因素很多,如設備、工裝、材料、工藝參數等,設備工裝的及時維護、工藝方案的優化、過程的監督等,能有效的控制淬火質量隨著大功率發動機需求的不斷增加,曲軸感應淬火技術將得到更大范圍的應用,曲軸生產廠家由此也會獲得良好的收益。(jiao點com) 來源:金屬加工熱加工第21期 作者: 張立平,張學強,李永真 作者簡介:張立平、張學強、李永真,濱州海得曲軸有限公司。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