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一区二区视频,黄色不卡一区,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您的當前位置: 中國鍛壓網 > 資訊中心 > 正文

德國制造業的行業特征與政策導向

  • 2014-10-27 9:03:51
  • 來源:中國鍛壓網

從2011年在漢諾威工業展上提出“工業4.0”的概念,到2013年工業4.0工作組發布《保障德國制造業的未來—關于實施工業4.0戰略的建議》,再到2014年10月10日中德雙方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德國制造業的動向一直受到高度關注。本文試圖對德國的制造業的行業特征與政策導向進行探討,以期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借鑒。

一、德國制造業的行業特征

全球制造業領域的競爭正愈演愈烈。美國通過推進“高端制造業”計劃來重振制造業,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全球制造業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正迅速提升。德國在倍感壓力的同時,也不斷強調制造業在本國的基石地位,并通過戰略調整指引企業積極爭奪國際制造業競爭制高點。

(一)制造業及其分支行業在世界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

圖1  2012年德國各經濟領域占國民生產總值份額(數據來源:聯邦統計局)

德國制造業在經歷了在2004年到2008年這段時間的高速增長之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訂單量和生產量急劇下滑。但很快在2009年年中開始回升,成功走出了危機的陰影。

表1  和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十大部門發展情況(2010年)

以機械設備制造業為例。2010年,該行業的銷售額比2009年增長8%,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于企業的努力,以及企業、協會和政府之間的密切合作。

德國注重創新性制造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對復雜工業過程實施專業化管理,保證了德國制造業在全球長期處于領先地位。德國擁有強大的汽車和機械設備制造業,在嵌入式系統和自動化工程方面也頗有建樹,這些因素共同奠定了德國制造業的基石。

從聯邦統計局的數據統計可以看出,制造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份額遠遠超過20%,制造業在德國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

另外,制造業的絕大部分分支領域,也處于世界領先行列。以機械設備制造業為例,它的行業分支,無論是機床、建筑機械和紡織機械等整機部分,還是軸承和變速箱等機械零部件,都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德國貿易和投資署2011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德國近90個機械設備制造部門中,有17個部門處于世界領先行列;以營業收入來衡量的話,電力傳輸工程、材料處理技術、通風技術、機床設備和農用機械等12個部門位居世界第一位。正是這些主導性的分支部門,構成了行業的整體競爭優勢。

(二)積極應對能源、資源、氣候壓力,在技術研發方面不遺余力

德國制造業在技術研發、追求創新方面不遺余力。以機械設備制造業為例,2007年,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全行業科研投入47億歐元,創新投入107億歐元,占其銷售總額的8%。2008年,在創新方面的投入為130億歐元,與十年前相比大約翻了一番。2010年,德國的機械設備制造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支出達到52億歐元。歐洲專利局大部分的機械制造專利申請都源自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成為德國最大的工程師聚集地,2010年德國約有167500名工程師在機械制造領域工作。

氣候變化、資源短缺、人口增長,都對制造業帶來挑戰,為此需要尋求新的解決方案與技術創新。另外,全球客戶都對高效、資源環保型生產和工藝技術提出了要求,以應對生產成本上升的壓力。這些需求為德國制造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制造業作為提高能源效率的關鍵環節,擔負著能源轉換、能源利用等領域的產品和技術供應,同時對于實現德國長遠的能源政策具有深遠意義。高效、環保、高技術含量的制造業在未來將會具備非常大的市場潛力。

(三)出口創匯能力強,歐盟和中國是主要出口目的地

受資源稟賦和市場狹小的制約,德國制造業從一開始就主要依存海外市場,出口成為增長的首要引擎。以出口為導向,是德國制造業的一個典型特征。德國的機械設備制造業出口市場廣闊,有四分之三的機械設備產品銷往國外。在機械設備制造業的32個行業分支中,有17個行業分支德國居于全球市場首位,8個行業分支中位居世界第二位。

圖2  主要國家機械出口貿易份額。數據來源:德國統計部門,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

德國制造設備的出口目的地,最重要的當屬歐洲。歐洲37%的機械和設備是在德國生產的,德國超過40%以上的產品銷往歐盟27國,這其中,歐洲統一市場和標準功不可沒。根據2010年的數據,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有將近八分之一的產品出口到中國,五分之一的產品銷往意大利、俄羅斯和東南亞,與美國的出口貿易也發展迅速。

同時,許多因素也影響著德國制造業的發展,如歐洲內部統一市場的形成、有效的WTO貿易體系的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達成、在第三國市場的知識產權保護等。

(三)中小型企業構成行業基礎,銷售網絡是生產企業的強勁支撐

德國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家喻戶曉的國際化龍頭企業,更不能忽視中小型企業為產業發展做出的貢獻。

德國的制造業企業以中小型為主。以機械設備制造為例,只有2%的企業擁有員工超過1000人,很多機械公司為私人所有的家族企業,以小批量產品制造為主,受規模約束,無法進行多元化經營。為保持競爭優勢,他們在生產技術和研發能力方面狠下功夫,產品大多“又精又專”。只有幾個專業領域的標準產品,如軸承,是以大批量進行生產的。德國的機械設備制造業憑借其兩萬多的產品類型和較高的技術水平,排在世界首位。

機床行業作為德國的機械工業五大分支之一,一直是德國制造的驕傲。現在,德國機床在質量和技術上也是毋庸置疑的領導者,其中重型機床、精密機床,以及金屬成形機床制造尤為突出,約60%的機床為數控機床,在全球范圍內樹立了高、精、尖的形象。

目前,在機床制造領域處于世界前10位的都是德國企業,如德國通快集團、吉邁特公司、舒樂集團等。吉特邁集團作為全球領先的金屬切削機床制造商,在歐洲擁有十個工廠,不斷追求技術創新和生產、物流優化。在生產企業的背后,是強大的全球銷售網絡,其下屬的德馬吉銷售及服務公司在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辦事機構。

上海的第一家歐洲境外工廠已于2003年正式竣工投產。1923年創建的德國通快集團,最初只是一個普通的生產電動工具的家族小企業,現已成為機床、重型機床、激光技術、電子產品,以及醫療技術開發領域的全球領導者。通快集團看好中國市場的良好發展前景,自2000年開始在中國投資,先后在江蘇、廣東等地建立7家子公司。

通快公司在中國20多個城市設立了銷售及售后網點,目前已在中國安裝的機床數量超過2000臺。舒勒集團創立于1839年,1852年開始生產金屬加工機床。集團為金屬加工行業提供機器、生產線、模具、工藝和服務,同時也是鑄造技術領域的市場領袖,擁有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沖壓線。為響應工業4.0號召,今年新推出了新一代橫桿機器人。橫桿機器人配備了工藝數據界面,并作為檢測手段報告錯誤數據,在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政府戰略導向

(一)增加研發投入,鼓勵企業創新

從圖3可以看出,從1995年德國聯邦政府2013年的研發投入大約比1995年增長了一倍。其中,制造業方面的研發費用一直居于首位。

圖3  德國制造業及其他行業研發費用(單位:十億歐元)(來源:德國科學資助者協會)

德國政府主要通過創造創新友好型環境、支持以市場為取向的研發行為兩方面措施來鼓勵企業創新。

“工業聯合研究”項目將具有研發興趣的工業企業與研究機構集合到一起,項目資金無需償還;

“中小企業中央創新計劃”對單個企業的研發項目及中小企業與研發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進行資助,項目資金從2010年的3.13億歐元提高到2013年5.13億歐元;

“工業4.0”項目對某些技術方案進行資助。在這些方案中,智能自動化系統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內部連接或者與用戶進行互動。

此外,德國政府一直重視對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2012年,德國企業在歐洲專利局申請專利多達34000項,占歐洲申請專利數量的36%。

(二)多種融資手段,保障企業發展

德國政府在企業借貸方面也投入了不少精力。德國政府通過歐洲復興計劃的專用基金和政府專屬的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支持。

2012年,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總的貸款額度在78億歐元左右,受益的企業中有四分之一約為工業企業。

“改善區域經濟結構”基金作為德國區域經濟政策的主要工具,主要資助對象為工業企業。2012年,該項資金的投資創造了將近2萬個工作崗位,穩定了6.4萬個工作崗位。從2014年開始,投資補貼取消,“改善區域經濟結構”基金將變得越來重要。

為幫助創新型企業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德國政府成立了高新技術啟動基金與ERP啟動基金。2012年,德國經濟部聯合歐洲投資基金共同推出了歐洲天使基金,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融資額度在25萬歐元到500萬歐元之間。

(三)針對能源成本上升,為制造企業減負

2000年到2010年,德國工業的能源成本從211億歐元提高到354億歐元,能源成本在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6%提高到2.1%。而德國的工業用電價格高出歐盟國家平均水平的15%,甚至比法國、荷蘭高出40%。這給德國工業帶來挑戰。德國工業也在環境保護方面投入了巨資,2010年德國制造業在環保方面投入了大約240億歐元。

針對用電問題,2012年,德國聯邦電網管理局出臺《電網發展計劃》,擬大規模擴建電網;針對制造業等能源密集型產業,規定中小型的能源密集型企業也可以享受《可再生能源法》的特殊補償規定;另外,德國政府想方設法為制造業減負,以保證他們的國際競爭力。

2012年,大約有1.1萬家企業受益于能源稅收減負政策,約有2.3萬家企業受益于電力稅收減負政策。2013年初,德國政府針對工業制造業的能源密集型企業又出臺了新的優惠政策。如果企業引進能源管理系統與環境管理系統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繳納能源稅與電力稅之后,政府將退回其繳納的部分稅收。

另外,德國政府還出臺了復興信貸銀行能源效率計劃,對制造業企業提供能效措施方面的低息貸款支持。

(四)發展循環經濟,降低原材料進口依賴度

德國制造業對于進口有很強的依賴。2011年,德國有81.5%的原材料都是來自國外,總值約為1690億歐元,其余來源于國內生產(12.5%)和再利用(6%)。

為保證原材料供應,德國政府一直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進行原材料方面的合作。2011年10月,德國與蒙古國簽署了有關原材料、工業、技術合作的首個政府協議;2012年2月,與哈薩克斯坦簽署協議;2013年1月,與智利簽署關于采礦與礦產資源合作的兩個聲明。

此外,德國注重原材料的回收利用。以銅等原材料為例,德國的回收利用率為55%,居全球最高;紙、鋁、鐵生產過程產生的二次原料,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德國政府支持將循環經濟納入到競爭的大環境中,并在廢物回收這一環節充分權衡政府和企業的利益。

(五)注重人才培訓和引進,填補人才缺口

德國政府非常注重勞動力缺口的填補和培訓高素質勞動力。據德國聯邦勞工局統計,到2025年,德國可支配勞動力將比2010年減少600萬人,特別是機械和汽車制造、技術研發、機電一體化等等領域,45%的中小型企業補充空缺職位時面臨困難。另外,機械設備制造業等工業領域對專業人才素質的要求逐步提高,這也導致專業勞動力出現結構性變化。

首先,注重人才培訓。德國非常注重對年輕人的職業教育培訓。從培訓的行業來講,制造業在所有的行業分支中占比最高,約為35.3%。政府鼓勵年輕人在高等教育中選擇工程師職業。例如,在有些研究機構建立學生實驗室,借此提高年輕人對技術領域的興趣。

其次,借助專業人才方案,鼓勵專業人才發展。2011年夏季,德國聯邦政府出臺了專業人才方案,該方案更好地兼顧了工作與家庭,為公民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通過培訓提高專業水平,并利用人才遷移政策引進專業人才。2012年6月,啟動了專業人才門戶網站,旨在鼓勵、吸引國際化的專業人才。

(六)完善手段機制,為制造業出口創造環境

德國政府意識到自由化的全球貿易是其制造業打開國際市場的前提,大力倡導市場開放與貿易自由化,在WTO框架下減少貿易壁壘,積極推動多哈談判取得成效,并支持歐盟與第三國訂立自由貿易協定。另外,不斷完善手段和機制,在降低風險的同時開拓新的市場。例如,擴大德國海外商會的覆蓋面,鼓勵德國外貿與投資署對國外市場進行調研與分析。

德國政府為制造業等工業企業提供出口信用擔保,以國家承擔出口風險的方式,鼓勵擴大商品出口和爭奪海外市場。2012年,德國政府為出口業務提供的擔保金額達290億歐元,其中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進口業務占到87%。為支持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德國政府建立了一整套對外直接投資擔保體系,已與130多個發展中國家簽訂了投資促進與保護協議。從產業來看,2012年德國政府的投資擔保大約有一半用在工業和能源產業。

圖4  德國制造業占出口的比重(%)(數據來源:聯邦統計局)

出口審批方面,德國政府注重加速、簡化出口管制的審批程序。聯邦經濟與出口管制局開發了電子交流渠道,企業用戶可以通過電子方式提交申請,并隨時追蹤處理狀態。據悉,德國議會將對對外貿易法進行簡化,出口導向型的德國企業將從中受益。

(七)時刻保持憂患意識,爭奪制造業發展話語權

從2011年開始,德國政府不遺余力推進“工業4.0”,其背后的戰略用意很明顯,即借助工業4.0,積極應對美國重振制造業的計劃和中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爭奪行業發展的話語權。

美國的機械工程行業自2010年以來,進口和出口的需求都有所上升,行業正在逐步復蘇。美國正在探索一條積極的工業政策,鼓勵制造業企業重返美國,為本土創造就業機會。2011年夏天,美國總統奧巴馬啟動高端制造業合作伙伴計劃,提升美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吸引制造業投資。奧巴馬政府還為制造業研究提供大量研發資金。2013年美國政府預算當中,高端制造業撥款增長19%,高達22億美元。

同時,中國已經上升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中國制造業產出約占全球的20%。中國提出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并制定了《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積極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俄羅斯作為繼中國、美國和法國之后,德國機械工程企業的第四大出口市場,將在未來幾年持續增長。印度也在推進“印度制造”振興計劃,主要目標利用印度的人口數量優勢發展出口導向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上述國家在制造業發展方面做出的努力,讓德國政府感受到了壓力。德國雖然擁有一流的裝備制造業,但是與美國相比,互聯網技術是較弱的環節。為應對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挑戰,維護本國制造業的全球領先地位,德國制定了以“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為重心的“工業4.0”計劃,期待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

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緊密合作,大力推動物聯網和服務互聯網技術在制造業領域的應用,爭取在制造業發展模式的變革中先發制人,掌握產業發展的話語權。

三、結語

百余年前,“德國制造”也曾是“劣質”的代名詞,英國議會甚至修改《商標法》,規定所有由德國出口到英國的物品都必須標明“德國制造”,以此將“德國制造”的產品區別開來。而如今,“德國制造”在成功抵御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開始借助“工業4.0”東風,引領制造業發展的新方向。

盡管我國已經成為制造業大國,但離制造業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學習吸收德國制造業的經驗和政策,制定符合我國實際的發展戰略,對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深遠意義。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網友評論
數據載入中...
  圖片看不清?點擊重新得到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站內資訊搜索
淄博桑德
圖片播報
  • 鋁材替代成輕量化趨勢 未來或普及
  • 南北車合并 西門子和阿爾斯通壓力山大
  • KSPG力推車身輕量化新技術
  • 德國制造業的行業特征與政策導向
京ICP備05075268號 版權所有(C) 2011 中國鍛壓協會
E-mail:info@chinaforge.org.cn    URL:www.fuyihb.com www.metalform.cn 客戶服務熱線:010-53056669 傳真:010-53056644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北清路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博雅C座10層 郵編:102206
語辰會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阳市| 象山县| 东兴市| 宣恩县| 成都市| 融水| 谢通门县| 武宣县| 鱼台县| 通河县| 青铜峡市| 登封市| 凉城县| 丰都县| 敦煌市| 开封县| 钟祥市| 于田县| 且末县| 保德县| 松阳县| 锦屏县| 台中县| 明水县| 无棣县| 武宣县| 汕头市| 青神县| 峨眉山市| 永济市| 建昌县| 长海县| 栾城县| 波密县| 益阳市| 杭锦旗| 周至县| 乌拉特后旗| 金乡县| 赤水市|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