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之人 別看邱娃人長得五大三粗,其實是個細心人,這不,只要一閑下來,他就開始琢磨開了:“在咱分公司,原材料是企業生產成本中的大頭,大約要占到成本的80%,一公斤材料少則幾元,多則幾十元至上百元,假如能讓原材料的利用率再提高一下,這成本不是就降下來了嗎?”他是個心里擱不住事的人,主意一定,立馬向工藝人員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先從改進工藝和工具著手,這樣材料利用率一定能夠提高。分公司采納了他的建議,經過試驗果然很靈。譬如軸類鍛件和板類鍛件,以前是一件一件地干,現在則盡可能地采用合鍛后鋸床鋸切,這種新工藝不但減輕了勞動強度,還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料頭和毛刺,鍛件表面也漂亮多了。這樣一來,鍛件的尺寸更精確了,原材料利用率更是大幅提高,每月節約至少5噸,光是這一項價值就達20000余元。 常言道:“強將手下無弱兵”。邱娃,這個錚錚鐵骨的漢子,帶出了一群和他一樣的“鐵漢”,僅2010年統計,他的小組全年完成鍛件產量4200噸,為考核指標的210%;完成工時54000小時,完成年計劃200%;鍛件優質品率達到85%;比考核提高了15%。 奉獻之情 新的考驗,總會不期而至。 每接受一項新任務,不管再艱難,邱娃從沒有說“不”。此前,鍛壓分公司承擔了為太鋼和武漢一家大型企業生產一批大型鍛件的緊急任務,這批活兒技術精度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鍛件報廢。他認真研究圖紙和工藝標準后,一次次探索并總結:當爐火溫度達到1180攝氏度時,立即進行鍛造,這一切都必須在3分鐘之內完成;隨即在水中進行3分鐘蘸火,緊接著再進行3分鐘鍛造……反復幾次后,最終圓滿達到了質量要求。
小組里的工友們都知道,最難干的活兒當數壓力容器了,原有的機械設備都用不上,只能憑手工操作。邱娃嚴格檢驗原材料材質,坯料下料道道把關,爐溫加熱嚴格按照工藝標準,每一道工序環環緊扣。就這樣,他小組的產品實現了一次交檢全部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