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發展都經歷著深層次的變化,大家都對中國機械工業的嚴峻形勢深有體會。”孫伯淮表示,在趨緊的環境中,深層次的矛盾與問題凸顯,市場對行業的倒逼機制壓力加碼,500強企業在解決產業結構性矛盾,推進“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中的先導作用和使命義不容辭。 孫伯淮建議,500強企業需要結合經濟發展規律,審時度勢,超前調整發展思路。 一是謀劃長期戰略,引領行業發展。當今,世界機械工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機械工業在調整中前行。市場結構、技術結構、產業結構,都面臨戰略性調整。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斷出現,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推進產業新變革,節能減排對發展提出新要求。500強企業應抓住新一輪結構調整的機遇,立足長遠,加強戰略謀劃。發展上,要和國際先進企業對標;市場上,要重視“走出去”國際化戰略的實施;產品上,努力做到專、精、特、優;在技術上,攻高端、夯基礎、調結構,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帶動和促進產業升級;在產業鏈上,整合研發、整合供應鏈,向價值鏈更高的環節延伸;在產業結構上,加速戰略性重組整合,做強、做大,提高產業集中度,優化產業結構。追求可持續、有質量的增長。 二是實現創新驅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500強企業是中國機械行業先進技術水平的代表,是行業中分量最重的創新主體。技術領先是對500強企業要求的題中之意。500強企業擁有最多的國家、行業科研和工程技術中心,集聚著大批行業科技精英,承擔國家和行業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包括國外科研機構聯系密切。在破解核心關鍵技術、推進行業技術進步中,是中堅力量,要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充分應用好科技平臺,積極作為。應圍繞國家重點工程、重點領域和新興產業需求,主攻高技術產品,突破基礎件、基礎技術、基礎工藝等影響行業向高端升級的瓶頸,提高技術水平、工藝水平,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同時,也要清楚把握行業技術發展動向,爭取在行業技術更新換代中抓住機遇,謀求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