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市場規模 “傳統機械通常采用恒定控制系統,主要由人力開關控制機械運行。智能制造不僅能實現各種制造過程自動化、智能化,還具有高速、高精度等特征,帶動裝備制造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市場前景廣闊。”一位來自智能制造企業的人士表示。 以方興未艾的機器人制造為例,2009年,中國新裝配工業機器只有約9000臺。近年來,隨著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和升級,工業機器人的裝配量穩定上升。預計未來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復合增速可達30%,2014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 根據《“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給出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路線圖,2015年,中國要實現重點領域制造過程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和企業集團。 “有了政策的支持,未來至少5年內智能裝備行業都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預計‘十二五’期間智能裝備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率將超過25%,到2015年這一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上述企業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 70%被外資壟斷 盡管政府為智能制造行業的發展設計好了藍圖,整個行業也都為這張萬億大餅摩拳擦掌,比如尷尬的是,中國智能制造行業平均70%以上的份額都掌握在外企手中,本土企業基本上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市場高端自動控制系統的95%、高檔數控機床的90%、高檔數控系統的95%的市場份額被國外產品占領。在關鍵零部件、元器件方面,為高檔數控機床配套的高檔功能部件70%需要進口,大型工程機械所需30Mpa以上液壓件等全被外資壟斷。 針對這一局面,《“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力爭2015年智能制造裝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0%,到了2020年,國內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到50%。 張本厚分析認為,近年來,中國政府和企業對高端技術的研發力度日益加強,2011年,中國研發投入占全球比重13.1%,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研發投入的第二大國,持續高投入的研發勢必會推動中國在高端智能制造領域的競爭力。 “不可否認的是,從核心技術總量、企業創新能力甚至是市場需求等方面看,中國智能制造業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畢竟發達國家目前的水平是經歷數十年積累的,中國只是剛剛起步,想要超越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張本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