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鋼:材料及關鍵核心技術有待突破 增材制造技術,是利用計算機設計數據,采用材料逐層堆積的方法制造實體零件的技術,增材制造技術與傳統制造技術的融合發展將對制造業產生重要影響。歐美發達國家密切關注這一最新動向,加緊戰略部署,推動增材制造技術創新及產業化。 我國正處于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增材制造技術的發展,對我國既是重大機遇,又帶來了挑戰。我國在增材制造領域雖然已取得了一批基礎研究和產業化成果,但增材制造技術的產業化尚處于起步階段。 加快推進增材制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對于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取得在數字化制造、智能制造方面發展的主動權,搶占先進制造業發展制高點,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部部長萬鋼預測,“到2025年3D打印技術潛在的經濟影響將達到2300億~5500億美元。目前,我國3D打印取得了一定成績,形成了自主研發的團隊,具備了一定的研發機制,也開發了一些相關裝備,但是作為一個剛剛發展的技術,其工藝穩定性、材料核心元件的關鍵技術還有待突破,材料自備、材料特性研究等還有待加強,市場開拓還需要更多更新的商業模式。” 據了解,該研討會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承辦。與研討會同期舉行的3D打印展會為目前增材制造領域國內最大規模的展示會。增材制造產業上下游相關研發企業、軟件設計企業、制粉企業、設備提供商、服務商及企業用戶等進行了集中展示,體現了當前技術研發水平、設計軟件、材料制備、設備及零部件生產、應用型產品開發、用戶服務等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