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5家特鋼企業粗鋼產量10389萬噸,同比增長10.2%。35家重點特鋼企業共產鋼材10055.4萬噸,同比增長8.59%。其中,普通鋼材3081.6萬噸,占鋼材總產量30.65%,同比增長11.27%;優質鋼材3486.5萬噸,占鋼材總產量的34.67%,同比增長8.10%;特殊鋼材3039.3萬噸,占鋼材總產量的30.23%,同比增長6.11%。其中,特殊質量合金鋼材2136.6萬噸,占鋼材總產量的21.25%,同比增長9.28%;不銹鋼材產量448.0萬噸,占鋼材總產量的4.46%,同比增長11.73%。 特鋼新材料領域主要涉及超超臨界火電用鋼、核電用鋼等。從產學研用發展來看,完整的體系尚未形成。特殊鋼研發缺少共性、公益性技術創新平臺。目前,國內特鋼行業缺少類似于國外的共性、公益性技術創新平臺。 汽車和機械是特鋼的主要傳統下游。中國特鋼協會的統計表明,我國優特鋼主要的消費領域是汽車和機械行業,兩大行業消費的特殊鋼材占比分別達到特鋼產量的40%和32%。預計到2015年年底新增機械行業特鋼需求為950萬噸。同時汽車工業對特鋼的需求主要包括生產用需求、維修用需求以及出口零部件需求。中汽協預計到2015年汽車產能達2500萬輛,照此測算,汽車生產用特鋼市場需求將從2010年的880萬噸上升到2015年的1300萬噸左右。另外,“十二五”期間軌道交通特鋼需求約為280萬噸,海洋工程特鋼需求將達到1500萬噸,能源工業特鋼需求將超過200萬噸,“十二五”期間中國核電特鋼需求將超過60萬噸,“十二五”期間風電帶來的特殊鋼需求將達140萬噸。 預測指出,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之際,從下游行業驅動來看,以汽車、機械行業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正面臨升級的需要,然而關鍵配套零部件的生產瓶頸仍然普遍存在,零部件生產自主化將是汽車、機械行業“十二五”改造升級的關鍵,高附加值特鋼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是國家鼓勵重點發展的方向,特鋼行業在“十二五”期間將迎來加速發展期。目前特鋼產量占普鋼產量比重不足5%,“十二五”期末,特鋼產量占粗鋼產量的比重將達到10%,按照2010年6.83億噸的粗鋼產量計算,2015年特鋼產量將達到6830萬噸。由此可見,我國特鋼行業還面臨較大的發展空間。(摘自 中國工業報《受制創新不足 新材料發展需升級換代》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