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月份,再生有色金屬產品平均售價比去年同期的均價下降了9%左右。”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吉位10日表示,我國再生金屬企業利潤率已經下降到不足1%。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有色金屬廢料進口國,貿易比例占全球有色金屬廢料的一半以上。 王吉位說,再生金屬廢料的進口對我國有色金屬的生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國家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李士龍介紹,我國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銅原料約65%、鋁原料約55%,鉛鋅原料約30%以上依靠進口,并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同時,大量進口的鐵礦石以及銅、鋁、鉛、鋅礦石,在分選冶煉中產生的大量廢棄物會繼續污染環境。“進口的銅礦石一般含銅量較高的只有15%左右,銅廢料的含銅量明顯要比礦石高很多:1號銅一般含銅量在96%左右,2號銅一般含銅量在92%左右,最差的3號銅也有86%。”李士龍說。 據介紹,2002年-2012年期間,我國銅鋁廢料累計進口6992萬噸。我國國內主要有色金屬廢料累計回收3721萬噸。在此期間,我國生產再生銅1972萬噸,再生鋁3035萬噸,再生鉛776萬噸,再生鋅不完全統計總量接近1000萬噸。“特別是,2012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1045萬噸,占有色金屬消費總量的1/6,接近原生有色金屬產量的1/3。” 2012年以來,我國再生金屬廢料進口數量開始減少。“受產品價格下跌、廢料價格上漲兩面夾擊,我國1~8月,我國共進口含銅、含鋁、含鋅廢料439.4萬噸,同比下降9%。”王吉位評價,我國再生金屬企業生存環境可謂“內憂外患”。 一項歷時10個月的意在打擊洋垃圾走私的“綠籬”行動,引起國內再生金屬進口行業及加工利用行業的強烈反應。有企業認為,它對進口企業影響非常大,不僅僅是很難進口,成本還加重。 事實上,國際經濟大環境欠佳及金屬價格長期內外倒掛,造就了高品位金屬進口的稀缺,不少業者不得不轉戰低值廢金屬進口。正是如此,低值金屬進口因大多不達標,無疑成為“綠籬”行動的檢驗重點對象。為了應對海關監管,部分進口商正積極轉柜再分配金屬含量以期達到進口標準,費用大增。另外一方面,部分進口商也會選擇觀望靜候政策明朗,與日俱增的滯柜費也成為了他們的一大負擔。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綜合處副處長王孝洋對“綠籬”行動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再生有色金屬企業進口的廢料并不是什么“洋垃圾”,而是“放錯地方的寶貝。”雖然有些企業存在違規操作,但絕大多數進口企業都是守法經營者。“打擊洋垃圾和進口再生金屬廢料兩者目的一致,都是為了保護環境,兩者相互協調,淘汰部分違規企業,支持遵紀守法的好企業,既要戰略上支持再生金屬生產,更要在實際操作層面予以幫助。” 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再生金屬分會會長尚福山看來,我國現行的廢有色金屬進口關稅標準對于國內廢金屬進口-加工-貿易企業而言,無疑是另外一筆很重的負擔。“中國進口廢金屬需繳納17%增值稅,而其他主要進口國家進口廢銅只有5%稅負,進口廢鋁零稅負。” 在變廢為寶的道路上,我國似乎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王吉位說,以銅為例,近10年來世界再生銅產量已占原生銅產量的40%-55%,其中美國約占60%,日本約占45%,德國約占80%。利用率方面,美國的再生金屬利用率為88%,日本為46%,但我國僅為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