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80噸電爐煉出震后第一爐鋼水,德陽二重集團逐步全面恢復生產
寶鋼5米粗軋機機架,單片寬4.67米,長15.89米,重達405噸,被業內人士喻為“中國之最”、“世界之最”。5月23日,距離“5·12”大地震發生只有11天,在德陽二重集團重機分廠正式吊裝……昨(3)日,記者在這里看到了這個龐然大物,此時,它已經整裝待發,即將運往上海寶鋼。由此,也拉開了整個二重集團抗震救災、全面恢復生產的序幕。 涅槃重生 關注川企重建 兄弟情誼 4個小時,火速派出首批突擊隊 見到二重職工蘇宏的時候,他正在車間里上班,因為搶進度,他已經連續上了兩天的“大倒班”,盡管是一臉的疲憊,但一說起前往“東汽”搶險,他立刻來了精神。蘇宏說,5月12日晚7時,距離地震發生不到4個半小時,二重就緊急從上百名踴躍報名的職工中抽取了20人組成突擊隊,他成為了首批隊員之一。 一進入漢旺,蘇宏立即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房屋全部倒塌,到處是殘垣斷壁,到處是人們求救的哭聲……”蘇宏說,自己的眼淚一個勁兒地往外冒。一下車,突擊隊就沖到了廢墟中救人,從5月12日晚上9點,一直到5月13日上午9點,整整12個小時,蘇宏和隊友們沒休息過一下,一直到第二批救援人員趕來。“我還從來沒有這樣與死去的人這么近距離過,我覺得心情特別沉重。當我們把活著的傷者抬出去時,看見他們家屬的那份激動和感激,我們覺得特別欣慰。”蘇宏說這話的時候眼圈又紅了。 二重兄弟,給我帶來生命曙光 “當時是晚上9點,我們看到二重救援隊冒著余震險情為我們送來了工作服、吊車、運輸車輛、盒飯等,他們是第一個抵達我們廠的外部救援力量,看到他們的車開來時,我們都感動得哭了。”現居二重災民安置點的東汽的幸存者小張回憶說,東汽的幸存者都不會忘記那些身穿印有“中國二重”字樣的藍色外衣的人們,那些在第一時間來到他們身邊的“二重兄弟”。當他們正處于災難帶來的絕望中,是二重帶給了他們生命的曙光。 5月13日凌晨5時許,在大連參加中組部學習班的二重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重裝股份公司董事長石柯星夜兼程經北京繞道重慶趕回二重抗震救災指揮部,開展抗震救災指揮工作。8時30分,二重第二批由80多人組成的搶險突擊隊攜帶救援工具及設備冒雨奔赴救災第一線,搶救被掩埋在廢墟下的東汽受災職工和家屬。 抗震自救 第一時間,搶險救災恢復生產 “我們一邊幫助兄弟單位搶險救災,一邊抗震自救,在第一時間恢復生產。”萬信公司的一位管理者說,在地震中,二重也損壞了一些廠房和設備,但不會影響到正常的生產。 昨日上午,在煉鋼車間,80噸電爐的兩名主控工正在控制室認真操作著,透過控制室的玻璃看出去,紅紅的鋼爐不時飛濺起鋼花。其中一名主控告訴記者:“從22日恢復生產以來,我們就已經開始滿負荷地生產,全身心投入到生產中,因為地震損失了不少的時間,現在我們加班加點地干,就是為了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就這兩天,我們每天都要生產6到7爐鋼。” 離模段車間二工段的鍛錘很遠,熱浪已經襲來……5月22日中午12點10分,鍛造廠煉鋼車間80噸電爐順利冶煉出了地震以后的第一爐鋼水,標志著煉鋼車間自大地震以后已全面恢復生產。5月23日,國內最大的寶鋼5米粗軋機成功吊裝,進入總裝工序,二重冷加工生產全面恢復。震后第十三天合澆600多噸大件,冷熱加工全部正常運行。 同步播報震后東汽首臺重型燃汽輪機啟運 據新華社電3日上午9時30分,德陽東方汽輪機廠(簡稱東汽)在地震后啟運首臺重型燃機主機,這成為四川重裝產業災后重建的重要標志。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東汽成為四川受損最為嚴重的央企,位于綿竹市漢旺鎮的基地嚴重損毀,大多數廠房倒塌,500多人遇難,直接經濟損失50億元以上。 據東汽總經理助理張生平介紹,這臺27萬千瓦的重型燃汽輪機主機是東汽為福建莆田電廠制造的,重372噸,長14米,高6米,價值2.7億元。5月12日,在由德陽運往樂山碼頭,途經成都市新津縣時地震發生,被迫停靠在大件公路成新段原花橋收費站。 據負責運輸的德陽飛龍運業副總經理丁勇介紹,運送這臺重型燃機的拖車有多達180個輪子,同時四川省已組織力量排查了沿途的大件公路、橋梁、涵洞等設施,預計明天中午可順利抵達樂山,隨后裝船運往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