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等四城市入圍 繼第一批國家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掛牌之后,第二批國家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日前也正式掛牌。日前,在全國汽車產品出口工作會議上,合肥、廣州、保定和柳州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整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以及整車出口頻頻受阻的情況下,國內汽車企業可利用這次機會,從零部件生產入手,做強中國的汽車產業。 汽車零部件產業頻遇政策支持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先后出臺了各種政策鼓勵和支持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展。2006年8月17日,長春、上海、天津、武漢、重慶、廈門、蕪湖、臺州等8個城市成為首批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2006年12月2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汽車工業結構調整意見的通知》,明確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引導零部件排頭兵企業上規模上水平,進行跨地區兼并、聯合、重組,形成大型零部件企業集團。據統計,我國現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超過10000家,年產值超過6500億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汽車零部件具有非常不錯的發展前景,因為隨著全球經濟融合度加深和汽車行業競爭加劇,國外整車制造商越來越傾向于掌握幾種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對標準化的一般性零部件按照QCDD或QCDS原則在全球范圍比較選擇,利用全球資源實行全球采購。 車企應著手零部件的發展 事實上,在政策及整車市場的推動下,各大跨國公司近年來都加大了在中國的采購力度,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出口也取得了顯著的發展。福特是首家于2002年在中國上海設立全球采購中心的跨國汽車公司。據福特大中華采購副總裁介紹,2006年福特在中國的零部件采購量總計達到26億美元,目前公司正在尋求更大范圍的采購,包括電子產品、鑄件、鍛件等。 德國大眾2006年宣布從中國采購10億美元汽車零部件,這些零部件將用于大眾汽車包括德國在內的世界各地的工廠;而通用汽車也不斷加大在中國的零部件采購量。不少企業紛紛在我國設立國際采購部或采購中心,開始大量在我國采購汽車零部件產品。 據了解,今年1至7月,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126.2億美元,增長47.8%,出口量值已接近去年全年。 相比汽車零部件的高速增長,國內整車制造業盈利能力卻在大幅下滑,據國家統計局今年發布的統計結果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整車盈利同比下降78.4%,虧損面高達50%以上。除此之外,整車在出口方面,也頻頻受阻。 在此情況下,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各車企應抓住國家不斷出臺各種政策鼓勵和支持汽車零部件發展這一有利時機,著手汽車零部件,進而做強中國汽車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