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市公司中報發布結束,整體凈利潤增長80%以上,其中裝備制造業的成長最為引人注目。然而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室主任趙英表示:“我國裝備制造業與國際水平差距還很遠! “與國際水平相差10年是一種比較客觀的說法! 趙英說,“汽車裝備制造業中首先是專用的高精尖設備方面,國產設備質量不穩定;其次表現為產品成套性差,這主要是因為我國裝備企業實力差,導致產品單一;再次是一些關鍵技術還沒有掌握! 目前,國產化設備達不到要求,汽車企業對于進口設備依賴度非常高,本土裝備制造企業需要奮起直追。 事實上,隨著汽車業的飛速發展,目前汽車裝備制造企業正在迎來一個最好的發展時機。去年我國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今年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出通知,進一步落實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相關稅收政策。 機遇雖好,但裝備制造業基礎薄弱,如果只是裝備制造企業單槍匹馬出擊,恐怕效果平平,如果汽車企業也能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那么國產汽車裝備發展速度將會大大加快。轎車裝備進口依存度達70% 國產裝備的優勢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價格方面。據天津天鍛壓力機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張淳介紹,就其生產的壓力機而言,一般來說國產設備要比國際進口裝備低30%~50%,更有甚者進口設備要比國產設備高出300%。 汽車企業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本應該在裝備采購方面節約成本,為什么還要選擇進口裝備呢? 實際上車企選擇進口裝備也是出于無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裝備部部長陳長年告訴記者:“對于企業尤其是生產轎車的企業來說,產品的質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制造水平,制造水平的高低則取決于生產設備! 正是國產裝備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質量落后導致車企依賴進口設備。陳長年形容我國的汽車制造裝備是“總體落后,兩極分化”。據了解,汽車制造裝備分為整車制造裝備和零部件制造裝備。就轎車整車制造裝備來說,據陳長年介紹,對于進口的依賴度約為70%。我國國產裝備在沖壓以及齒輪加工這兩個方面還是占據比較大的市場份額。但是即使在這兩個領域,陳長年認為:“并不是說在這兩個方面中國就沒有差距了,嚴格來說,差不多也就是中檔的水平,一些高的要求仍然達不到! 曾經為廣州本田增城工廠提供翻邊壓力機的天津天鍛壓力機有限公司研究所張淳所長說:“就壓力機來說,中國目前已經具備了跟國際企業競爭的能力,但是也不得不承認與國際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我們的基礎性設計方面比較弱,這反映的是我們基礎弱,就沒有跟國際企業站在同一個平臺上;在研發投入上不如人家多;在制造工藝方面沒有人家精,設計經驗也不如人家豐富。因此總的來說,我國的汽車水平同我們的國家一樣仍然處在發展中。” 陳長年表示:“就汽車整車沖壓、焊接、噴涂、總裝四大工藝來說,除了沖壓環節國產化設備采用比較多之外,其他部分就都很少了! 據介紹,一般企業都有幾百臺機器人,而我國汽車生產線基本上只有幾十臺機器人,差距十分明顯。而且這些機器人基本依靠進口,國內幾乎沒有能夠批量生產的廠家,據陳長年提供的數據,保守說依賴進口達到80%以上。 商用車對于生產設備進口依賴度要低于轎車,但是隨著國產高端商用車的發展,進口依賴度也在提高。 在零部件生產領域,差距同樣明顯,比如發動機生產線使用的刀具,國產化率也不過10%。寧波海天注塑機工程師顧建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國際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設備的可靠性以及工藝的靈活性方面。” “對于汽車企業來說,并不是不愿意采用國產裝備,但是在目前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產品質量是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敢輕視的,因此汽車生產企業寧可花大代價購買進口設備,也不敢拿產品質量來冒險!币晃皇煜て囇b備采購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對于一些合資企業來說,因為國際大型跨國集團本身就包括為企業配套生產設備的分公司,中方本身又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因此不得不采購昂貴的進口設備。對于國內自主品牌企業來說,也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采用國產化設備要多一些,據陳部長介紹:“情況可能正好相反,有些發展勢頭比較好的自主企業采用進口設備的比例更高。”廣本經驗值得借鑒 使用進口設備也有弊端,不僅是價格高,而且服務受外方控制。這都讓企業頭疼。好在已有廣州本田等企業就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位原先在廣州標致工作,后來進入廣州本田的技術人員表示:“原來在廣州標致的時候,對我們來說會操作這些設備就行了,根本就不要想了解設備的構造,壞掉了只能等外方的技術人員來維修,很不方便!睆V州本田就完全不同:按照價值估算,增城工廠的國產化設備達到了50%。 天津天鍛張所長表示:“當初廣州本田做這個決定說實話是冒很大風險,頂著很大壓力的。因為從日方角度說肯定愿意直接成套購買日本的設備,但是廣州本田方面專家與我們商討多次后決定采購我們的設備,當然中間有外方技術的介入!睆埓菊J為,這樣通過客戶的反饋以及技術解決方案的提出,使得企業的產品在更新換代的時候能夠得到很大的改進和提升。 同樣的作用也體現在寧波海天注塑機上面。據顧建華介紹,原來企業用來生產保險杠的注塑機大約注塑一個需要100秒左右,距離廣州本田45秒一個的要求還很遠,但是雙方通過商討經過技術改進,國產注塑機也能夠達到這種生產效率。 廣州本田執行副總經理付守杰坦言:“這些事情說得容易做起來比較難,需要冒風險的。所以做這個事情要有事業心和良心,如果沒有也不會做這個事情。從結果上來說節省了我們企業的投資,但是從過程上來說,培養了中國汽車裝備制造業的水平。” 廣州本田的經驗說明,車企與裝備制造企業共同研發,可以讓國產裝備達到整車廠的技術要求。既有利于汽車裝備制造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和質量,也有利于車企節約成本,還最大限度避免了首臺首套設備的使用風險,這種雙贏的做法值得推廣。 我國汽車工業正在迎來一個長時期的迅速發展階段,按照發展總戰略,2020年我國汽車產量達到1400至1800萬輛,將會成為世界第一,對于汽車裝備的需求也必將長期增長。國家提出到2020年,我國汽車工業對于進口設備的依賴度要從70%降低到30%。在這樣的有利條件下,我國汽車裝備制造業可以說處在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期,廣州本田在這方面的探索成功了,后來者也須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