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農用工程機械快速發展,中小型企業競相涌入,目前國內有一定生產規模的廠家超過200家,年銷量超過3.5萬~4萬臺,也標志著農用工程機械市場開始步入快速發展期。農用工程機械在農村的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受市場接受能力的限制和價格激烈競爭的影響,生產農用工程機械的無論是民營小企業,還是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首先考慮的是控制產品制造成本,第二才是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因此,農用工程機械產品的設計、制造標準遠遠低于工程機械的制造生產標準。 多數制造商技術和制造水平薄弱當前,農用工程機械制造商多數是農機企業和民營小企業,無論是技術水平、管理水平,還是制造水平均較弱,多數民營企業加工設備少,生產條件比較差,生產規模小。生產的產品品種少、質量差、壽命短,難于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由于農用工程機械巨大的市場潛力,也吸引了一些實力雄厚的企業加入,如一拖、山東重友、時風等較大的企業,生產的品種多、規模大,競爭能力強,為農用工程機械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產品質量差、壽命短無論是民營小企業,還是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制造農用工程機械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大同小異。為了降低成本,工作裝置、吊臂、車架等重要結構件多數采用普通材料,制作結構件常用的數控切割、壓、彎、折和焊接機器人等大型設備應用很少,多采用簡易工裝,手工拼焊一次制作成形。導致結構件外觀粗糙、質量差和精度低。如挖掘機結構件上的各種帶孔板、軸套和大梁等采用小件一次加工成形,然后利用焊接工裝,把孔板、軸套和梁等零件點焊對接在一起,然后從焊接工裝上卸下,再進行整體焊接一次成形,焊接質量差、變形大。為了降低成本,焊接后很少采用整體校正和整體機加工,結構件制造精度低,致使整機裝配精度低、難度大、質量差。 在整機裝配時,常遇到軸與孔配合間隙過大,有的裝配孔由于焊接變形無法裝配,只能采用火烤、絞刀擴孔、硬砸等粗暴手段裝配,這也是農用工程機械與標準工程機械制造的差異。導致農用工程機械在使用中故障率高、整機使用壽命只有3~4年,遠遠低于標準工程機械的使用壽命。 液壓系統和傳動系統的配套件選擇也受到整機成本的限制,不可能選擇工程機械專用配套件。液壓系統的配套件主要有:液壓泵、換向閥組、液壓缸、濾油器和液壓膠管等。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國內出現專門生產農用工程機械液壓配套件的廠家。生產形成一定的規模,質量在不斷提高,但這些配套件的質量和性能遠低于工程機械專用配套件,只能說是基本滿足現階段農民用戶對這類工程機械產品要求不高的狀況。這也是導致農用工程機械質量差、壽命短的主要原因。 傳動系統配套件主要有柴油機、行走變速箱、前橋、后橋、傳動軸、車輪、轉向器等。這些配套件采用成熟汽車部件,價格低,通用性好,工作可靠,保證了行走系統安全可靠,基本上可以滿足農用工程機械的使用要求。 產品高度同質、低價競爭農用工程機械并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產品相互仿照、高度同質化,企業間的競爭加劇,導致產品銷售價格競爭尤為激烈。多數農用工程機械制造商無論是技術、生產能力還是市場營銷能力,均比較弱,價格競爭是這些企業最容易做到也最容易見效的手段,除此很難開展其它形式的競爭。另外,農村用戶習慣在購買成本上能省則省,對產品的要求非常低,能使用就可以;加上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維修人員、配件和維修技術比較容易從社會上獲取等原因,客觀環境也促使企業參與低價格競爭。 產品售后服務差、保修時間短多數生產企業受本身的資金實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習慣于將售后服務外包給經銷商,企業對經銷商的支持主要是免費提供三包配件,而對經銷商的服務管理極少。企業在主觀上也認為這類產品很容易維修保養,配件也容易獲得,不會有什么大的問題存在。正是這種不作為的錯誤認識,廠家不愿意投入,經銷商更不愿意投入,加上農用工程機械普遍存在質量低,使用故障多等原因,多數廠家對產品的保修時間只有3~6個月,低于國家對機械產品三包規定的保修時間。導致很多品牌的農用工程機械在售后服務方面問題多、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