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因為鈑金行業工作的需要,我有幸走訪了全國各地上百家鈑金加工企業,總體來講我國鈑金行業仍處于一個發展的上升通道,企業數量增多,企業規模增大,設備水平提高,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
但是,從全國不同區域的鈑金加工企業來看,其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并不平衡:以深圳和廣州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其鈑金加工行業在全國范圍內來看起步最早、發展最快、水平最高,但是,目前卻是出現了中小鈑金企業難以維持生計、大型骨干企業發展緩慢的現象;以上海和蘇州、無錫、常州為核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緊隨珠江三角洲的步伐鈑金加工行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形成了一批有開發能力、有一定國際市場占有率的現代化鈑金加工企業,但是近期也明顯出現規模擴張放緩、盈利空間縮小的狀況,令許多鈑金加工企業主感覺迷茫;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為主的京津地區,雖然鈑金加工行業發展很早,但是其生產規模、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卻始終沒有跟上上述兩個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步伐,近期也像長江三角洲一樣,出現了一個比較難以突破的發展瓶頸期,特別是河北地區,由于企業普遍生產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市場惡性競爭加劇,致使一些作坊式企業已很難生存;
然而,今年在成都召開全國鈑金行業年會期間,聽到和看到的情況卻與上述三個傳統的鈑金加工基地的現狀截然不同,好像二十多年前的珠江三角洲一樣,世界各大主機廠在成都和重慶地區紛紛落戶,造成鈑金加工市場需求擴大,鈑金加工企業數量增加、生產規模迅速擴張、技術水平也在同步提升,整個鈑金行業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但是,總體上其發展水平還遠遠落后于上述三個老牌的鈑金加工基地。
回顧珠江三角洲地區30多年來鈑金加工行業的發展過程,再來看看我國幾個不同區域鈑金加工業的發展現狀,真有一種時空大挪移、似曾相識的感覺,成都地區的鈑金行業目前就像珠江山三角洲的發展初期一樣,由于天時、地利和人和的優越條件,未來一個時期一定會有一個跨越式發展。反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甚至是京津地區的優秀鈑金加工企業,是否也應當看清形勢,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以空間換時間,像許多國際著名的主機廠一樣,在做好原有區域市場的同時,不妨在中西部地區有發展潛力的區域建立自己的鈑金加工基地,開辟一塊新的天地,更好地服務于新老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