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產業鏈是分段的,產業鏈上的每個制造環節都可以形成獨立的產業,每一段都有其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鈑金在機械制造產業鏈中雖然不是終端產品,形不成產品品牌,但是可以申請專利,形成知識產權,做企業品牌。
許多鈑金與制作企業談到品牌時,總會說到,我們的產品沒有品牌。只有極少數企業說,我們要做專利,做知識產權,做企業品牌。我國的鈑金與制作企業基本上是中小企業,雖然近幾年發展很快,但是行業存在一定的惡性競爭,20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對部分鈑金制作企業有一定影響。鈑金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拓展市場,成為業界的共識。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企業不在大小,關鍵在于創新。世界經濟強國德國,支持其出口及整體經濟的正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高度專注某些領域,把他們的產品做到了全球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這些企業中的許多產品、技術都申請了專利,專利成了其發展的制高點,并開辟、形成了強大的市場。許多經濟強國也是專利大國,如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和法國等。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新近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過去11年間,國際專利注冊數量增長了將近十倍,但主要都集中在幾家大型公司身上,比如華為、聯想等,中小型企業的專利數量則相當稀少。即使在我國的“專利大省廣東,發明專利只占總專利申請數量的20%,而且申請者大多集中在4%的企業中。
我國鈑金與制作企業在創新上的嚴重不足成為了其發展的短板,企業技術、管理的創新急需提升。現在我們的企業一方面為先進發達國家的品牌實行OEM生產,借用別人的品牌和渠道壯大自己;另一方面建議企業關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在產品技術上創新,申請專利,并和行業技術標準相結合,不斷開拓新的貿易市場。另外,企業的長遠發展要為產品注入文化,塑造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這是企業品牌、企業文化。二者的有效結合,才能把自己最善長的,做精做足,做大做強,做到別人無法替代,無法進入,這樣就可以保持競爭的優勢。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鍛壓協會副秘書長 齊俊河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unhe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