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紙是種奇怪的東西。不僅是因為它每天都要接觸人體最敏感的部位,還有它鮮為人知的由來(直到二十世紀才美國才開始普及廁紙)。
二十世紀中期的美國人喜歡選擇不同顏色的廁紙來搭配廁所的色調,70年代更是盛行彩色廁紙,而之后廁紙逐漸低調成白色,直到現在依然如此,除了那些奇葩商店,你幾乎難以買到彩色的廁紙。為什么會這樣呢?
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很簡單,白色的廁紙看上去比漂白前天然的棕色廁紙干凈,這跟大部分廁所是白色瓷磚一個道理。如果廁紙是原本的棕色,從純粹的美學角度來說,你會用它嗎?或者更恰當地說,有白色的你還會選棕色的嗎?對此廁紙商態度相當一致,他們知道人們總是選白色。廁紙商Kim-Clark做了一次廣泛的市場調查來支持這個觀點,但即使沒有這些調查,直觀感受也是如此。
除了白色更干凈,還有其他原因導致廁紙要做成白色。首先,白色不僅僅是審美上的選擇,通過漂白還可以使紙巾更為柔軟。為什么呢?因為漂白的過程中去掉了木質素,木質素是木頭里的一種聚合物,它像“膠水”一樣能使纖維聚集,使樹木更加堅硬。正如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Hou-Min Chang博士說:“如果沒有木質素,那樹木就只能長到一米八了。”
除了能增加柔軟性,去掉了木質素還是“讓廁紙能夠平穩在架子上度過余生”的重要因素。舉個例子,如果你見過舊報紙,那你一定記得隨著年月增長,舊報紙會發黃,發黃的主謀正是報紙里的木質素。顯然,如果廁紙隨著時間會逐漸發黃,特別是黃得很不均勻,那還沒等壽終正寢就被下架了。
這就是廁紙商要先漂白廁紙的原因,那為什么有的國家的人不繼續給廁紙上色呢?原因有很多,如染色會給環境帶來影響,染色有可能會對某些人的皮膚又刺激作用,還可能有其他的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以及會增加分解廁紙的時間,特別是利用化糞池系統分解廁紙。
顯然,影響環境、潛在的健康問題等因素在漂白中也是存在的,或者在廁紙中增加某些化學因素讓廁紙更有吸引力也存在這些問題。在其他行業中,人們為了增加銷量,也同樣不顧染色的負作用。
因此,盡管那些原因支持不染色,但最主要的原因應該還是額外的花費。如果花點兒錢染染色就能夠促進銷量,廁紙商顯然明天就會把所有廁紙都通通染上色。但當今人們已經更喜歡白色廁紙了,這些額外染色的花費不能有效吸引用戶,除非他們用一些特別的銷售方法。總之,染色沒有足夠的理由打動廁紙商,因此我們的廁紙依舊是白花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