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可分為手掌、手背和手指三個部分。手部的皮膚含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手背皮膚薄而柔軟,移動度較大。手掌和手指掌面的皮膚厚而致密,不易移動。形態結構上的這些特點,對于手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因為血管多,血液供應就充足,所以手部的創傷好得快;因為神經多,就能接受各種感覺,所以手部感覺靈敏,特別是手掌、手指掌面和指尖,感覺非常敏感;因為手掌和手指掌面的表皮層厚且角化明顯,不易移動,所以堅韌耐磨,握物、用力都很方便,可以適應各種各樣的勞動。而手部皮膚的病變和臨床表現,與其解剖生理密切相關:
1.掌面皮膚比手背皮膚的表皮層厚且角化明顯,故掌面的皮下感染化膿后可穿透真皮在表皮角化層下形成“啞鈴狀膿腫”,治療時僅切開表皮難以達到充分引流。
2. 手的掌面皮下組織有垂直的纖維索把皮膚、骨膜和腱鞘連接起來,將皮下組織分隔成若干相對封閉的腔隙,發生感染時不易向周圍擴散,因組織內壓力較高而致劇烈疼痛,出現明顯全身癥狀。如果不及時切開引流,解除壓力,甚至可以壓迫血管,阻斷血流,引起手指缺血,使指骨壞死。
3.由于手指掌面還含有豐富的淋巴毛細管,其輸出管通到手背,所以手指掌面的感染,還可以引起手背的明顯腫脹。甲溝炎、膿性指頭炎、手掌側化膿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掌深間隙感染,均為臨床上常見的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手部感染大多數由外傷引起,即使如針刺、剪指甲過深、逆剝新皮倒刺等輕微外傷后,也可發展為嚴重感染。因為解剖關系復雜,感染可向深部蔓延,并使引流困難;感染引起的肌腱與腱鞘的縮窄或是瘢痕形成,將嚴重影響手的功能。當手指外傷感染化膿,需作切開引流時,應注意切口的位置和方向,不能在手指掌面作正中切開,也要小心避免損傷神經、血管和肌腱,以免日后影響手指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