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鍛造前把棒料切成所需長度的工序。下料方法主要有切削下料和鍛壓設備下料兩種。
切削下料 用鋸片﹑鋸條﹑鋸帶﹑薄片砂輪和車刀切斷鍛坯。切削下料端面平整﹐但切口損耗材料﹐生產率低﹐多用於品種多﹑批量較小或對切口質量要求高的鍛坯。 鍛壓設備下料 有剪切﹑摺斷﹑加熱后用剁刀切等方法。
![]() 圖1 剪切下料原理
刀口形狀和棒料截面相似。小尺寸的棒料多用冷剪。對有些合金鋼和尺寸較大的碳鋼棒料﹐為防止斷口產生裂紋﹐還須加熱到350~550℃剪切。如果用多工位熱鍛自動機﹐也可在鍛造溫度下熱切。剪切下料效率高﹐適用於大批生產﹐切口沒有材料損耗﹐但剪切端面質量較差。採用精密剪切工藝和設備﹐可以改善剪切端面的平整度和減小下料的重量誤差。提高剪切精度的辦法因材料而異。主要方法有把棒料置於夾緊狀態下剪切和高速剪切。剪切后的端面和軸線的不垂直度可小於1°﹐重量誤差在0.5~1%以內。
摺斷下料是在棒料需摺斷處先鋸切或氣割出一小缺口﹐然后將棒料兩端墊起使缺口懸空﹐在缺口背面施加壓力﹐將棒料摺斷。這種方法適用於摺斷塑性較差的鋼材(圖2 摺斷下料原理)。 ![]() 下料設備 用於下料的鍛壓設備主要是剪斷機。圖3 棒料剪斷機工作原理 為剪斷機的工作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