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鍛工步設計的根據是終鍛工步圖。
(一)圓形鍛件
1)為使預鍛件易于放進終鍛模膛,預鍛件內側尺寸應比終鍛件大0.5mm左右,外側尺寸小于0.5~1.0mm。但是,在輪輻向輪緣過渡處,雖然這部分是內側尺寸,預鍛工步比終鍛工步尺寸小。對于輪輻比較薄,輪輻和輪緣厚度相差在1倍以上更需注意,以防止產生折紋。
2)輪輻厚度尺寸。預鍛工步可以和終鍛工步相等或略小,一般相差0.5mm至1mm。
3)輪轂部分,預鍛工步的體積比終鍛工步的體積大1%~3%。當輪輻比較薄而且比較寬時,設計應取小值。
4)高度方向,預鍛工步尺寸比終鍛工步尺寸應大1~3mm。孔深、預鍛工步比終鍛工步尺寸小,但不大于5mm為宜。
(二)長軸類回轉體鍛件
這類鍛件預鍛工步寬度尺寸應比終鍛工步尺寸小0.5~1mm。高度尺寸應大2~5mm。如果原坯料或壓擠后的坯料兩端截面較大而總長度較短,為使坯料在預鍛和終鍛時向兩端充滿模膛,預鍛工步在兩端的一段范圍內其高度增大應取大值或更大值例如可取10mm。
(三)具有工字形截面的鍛件
高度方向,預鍛工步高度尺寸比終鍛高度尺寸大2~5mm。在工字形段可取最小值。工字形的寬度,預鍛工步比終鍛工步小0.5mm或相同。工字形截面積預鍛工步比終鍛大,模鍛斜度也可不同。工字形向兩端過渡處的圓角可增大50%至100%。
(四)叉形鍛件
叉形部分采用劈開分流,劈開分流可以采用大的圓角或斜面形式。當叉形內側尺寸較大,則采用斜面和大圓角過渡。劈料中間有平直鍛,約為叉口寬度的1/4~1/3為宜。斜面斜度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