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備的安裝:認真審查潤滑裝置、潤滑裝置和 清洗方法:用四氯化碳脫脂;或用氫氧化鈉脫脂后,用溫水清洗。再用鹽酸(質量分數)10-15%,烏洛托品(質量分數)1%、浸漬或清洗20-30min、溶液溫度為40-50℃,然后用溫水清洗。再用質量分數為1%的氨水溶液,浸漬和清洗10-15min,溶液溫度30-40℃中和之后,用蒸汽或溫水清洗。最后用清潔的干燥空氣吹干,涂上防銹油,待正式安裝使用。 (2)設備的清洗、試壓、調試:設備正式安裝后,再清洗循環一次為好,以保障可靠。 干油和稀油系統循環時間為8-12小時,稀油壓力為5-3MPa;清潔度達到NAS11、12級即可。 對清洗后的系統,應以額定壓力保壓10-15min試驗。逐漸升壓,及時觀察處理問題。試驗之后,按設計說明書讀壓力繼電器、溫度調節、液位調節和誅電器聯鎖進行調定,然后方可投入使用。 (3) (4)稀油站、干油站常見事故與處理: a.稀油泵軸承發熱(滑塊泵):原因是軸承間隙太小、潤滑油不足,檢查間隙,重新研合,間隙調整0.06-0.08mm; b.油站壓力驟然增高:管路堵塞不通,檢查管路,取出堵塞物。 c.稀油泵發熱:泵的間隙不當,調整泵的間隙;油液粘度太大,合理選擇油品;壓力調節不當,超過實際需要壓力,合理調整系統中各種壓力;油泵各連接處的泄漏造成,容積損失而發熱,緊固各連接處,并檢查密封,防止漏泄。 d.壓力操縱閥推桿在壓力很低時動作:止回閥不正常,檢查彈簧及鋼球,并進行清洗修理或換新的。 e.干油站壓力表挺不住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