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辦的中國國際模具技術和設備展覽會上,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曹延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模具工業取得了四大進步: 一是我國模具銷售額2007年達到870億元人民幣,出口達到14.13億美元,說明我國模具工業有了很大發展,已步入模具生產大國。 二是中國模具行業的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了,主要表現在: 。1)模具產品的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等技術含量較高模具的發展速度高于行業的總體發展速度。 。2)在模具總量中各類別模具所占比重更趨于合理,塑料模和壓鑄模比例進一步增大,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 。3)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民營模具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國有模具企業的活力增強了。 。4)直接面向市場的專業模具廠家數量增加較多,能力增加較快。充分說明了模具產業是在市場的引導下形成的,是在健康發展的。 。5)適應模具行業生產特點的模具集聚生產園區得到進一步發展,中西部等模具欠發達地區的模具工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的亮點。 。6)模具產品的進出口之比向更合理的方向發展。1996年進出口額分別是9.18和0.7億美元,進出口比約為14:1;到2006年,進出口額分別是20.47和10.41億美元,進出口比近2:1;2007年進出口額分別是20.53和14.13億美元,進出口比近1.5:1。 中國塑料模具網 三是中國模具企業的設計、制造水平和企業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CAD/CAE/CAM等計算機輔助技術、高速加工技術、熱流道技術、氣輔成形技術等新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ERP、PDM、PLM等信息化管理技術正得到積極推廣。在模具行業中以提升裝備水平和改進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企業數字化、信息化改造熱潮正在逐步形成。 四是我國模具企業骨干隊伍已經形成,而且在各個模具行業骨干企業隊伍中也涌現出了本行業的龍頭企業。他們當中最具代表的是中國模協授予的84家“重點骨干模具企業”,他們是模具行業的中堅力量。他們既是行業發展的領頭羊,也是行業發展的基礎。他們一般都有較好的生產裝備,生產都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技術水平較高,產品水平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產品有了自己的特點。 在取得進步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們的產品從總體上來說還只是以中低檔為主,水平還不高,中高檔模具特別是高檔的精密、復雜模具,很多還要依賴進口,從2005、2006和2007每年的進口額分別為20.68、20.47和20.53億美元都保持在20億美元就能看出問題。雖然出口快速增長,但是進口量也沒有減少,說明還存在相當的差距。但是我們的進步和發展又抑制了進口的進一步增長,三年來都維持在20億美元多一點,并沒有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