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國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侖做客央視財經頻道CCTV2《對話》,回眸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之路,聚焦大國重器,解讀產業密碼。 本期《對話》還邀請了機械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王錫巖、國機集團首席專家鄭建能、上海交大中國質量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林雪萍,共同探尋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密碼。集團下屬企業國機重型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相關專家參加節目。 國機集團作為我國裝備制造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親歷者、見證者、貢獻者,為我國創造了超過1000項“中國第一”,打造出了一批“國之重器”,為很多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提供了“底層能力”。 一起揭秘國機打造的關鍵“產業密碼”~ “80000噸”
4.2米
張曉侖:“共和國功勛軋機”是一個特厚板軋機,寬4.2米。鋼鐵工業對國民經濟極為重要,它屬于冶金行業里一個重要的裝備。隨著工業的發展,70年代已經需要對厚板進行加工,但我們當時沒有設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過完全自主研發,研發出了4.2米的軋機,這臺軋機代表了當時國家冶金軋機方面的水平。這個軋機運行27年的時候,生產了1000萬噸厚板,被中國鋼鐵協會命名為“共和國功勛軋機”。 林雪萍:軋機就像一支時間之箭穿越不同的時代,來到我們面前。我覺得真正打動我們的不僅僅是它的力量給我們帶來的震撼,也是這種創新之火不斷地往這里延續。我覺得中國其實就在不斷地突破一個又一個障礙,才有我們現在這樣的成績。 CAP1400
張曉侖:第三張產業印記是核電主管道,產業編碼是CAP1400。這是核電的一個主管道,相當于人的大動脈,它是連接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跟主泵之間的一個核心部件。進入新世紀以后,國家的核電迎來了一輪高速發展時期。從引進、合作到現在我們完全實現了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造、自主運營。這中間我們承擔的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這個核電的主管道。這個產品是實現核電完全自主可控,極為關鍵的一個部件。 鄭建能:我們首創并突破了冷彎成型技術,攻克了大直徑、大壁厚核電主管道精確成型這一世界性難題,連續突破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使我國三代核電鍛造主管道制造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如果我們國內不能自主生產制造,(我們)對于產品就沒有定價權,就必須花費巨資去采購國外的產品。 2400噸
張曉侖:第四張產業印記是加氫反應器,產業編碼是2400噸。這個設備是用在煉油(上),它可以把渣油的提取效率從過去的40%-50%提高到85%。這臺設備在當時不僅是世界之最,也是一個市場的方向。隨著國家石油煉化水平的發展,一個是提高輕質油的轉換率,還有一個是降低能耗,使能源更加綠色。未來還要進一步提高效率,讓它更綠,效率更高。 王錫巖:到今天為止,我們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產品規模連續15年位居世界第一,產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有一半以上的產品,世界市場占有率處于第一位。中國在這個產業里,產品門類最齊全,產業鏈最完整,產業生態最健康。從我們的創新和技術水平來看,由原來的跟跑,到了跟跑、并跑、領跑,三跑并舉的新階段。 伴隨著每一個產業印記的呈現,可以看到國機集團呈現出的大、呈現出的重、呈現出的要,那是全體國機人的點點用心,是他們為振興中國工業所付出的所有努力! 來源:國機集團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