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新網報道,江蘇悅達起亞有限公司于近日發布內部通知:為實現電動化轉型,業務人員結構需要整合,該公司安排管理崗員工分批次輪休,第一批輪休時間長達一年。
通知顯示,第一批輪休時間為2023年6月1日~2024年5月31日,休職期間薪酬福利發放標準為第一個月支付個人正常工資,第二個月起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執行,期間不享受公司福利、調薪、激勵金等政策,暫停員工卡 (餐補),同時悅達起亞將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繳納社保公積金。 悅達起亞方面向媒體證實了該消息的真實性。悅達起亞表示:鑒于公司已正式開啟電動化全面轉型,逐步從燃油車市場向新能源市場過渡。根據公司戰路轉型發展需要,內部業務及人員結構需要重新整合。為成功實現戰略轉型,重塑業務體系,現對管理職員工分批次進行輪休。 據了解,悅達起亞的管理崗人員涉及鹽城和上海兩地,這兩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分別為2070元/月和2590元/月,但此舉被公司內部員工視為“變相裁員”,以避免裁員附帶的經濟賠償,用最低的成本來精簡人員。
江蘇悅達起亞有限公司前身為東風悅達起亞,成立于2002年8月,由東風汽車集團、江蘇悅達集團以及起亞汽車共同出資成立,起亞汽車、東風汽車集團、江蘇悅達分別占股50%、25%、25%。2022年1月,東風汽車集團退出,將持有東風悅達起亞25%股權以2.97億元的價格轉賣,江蘇悅達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為唯一競拍人,此后東風悅達起亞更名為江蘇悅達起亞,其中起亞汽車為絕對控股股東。 失去東風的起亞,也好不到哪去。更名后的江蘇悅達起亞,2022年江蘇悅達起亞批發銷量為129897輛,同比下滑20.35%。此外,根據韓國起亞汽車年報現售,2022年悅達起亞全年凈虧損2476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30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119.0%,已經嚴重資不抵債。 此前,悅達起亞一路高歌猛進,其市場銷量從2006年起一路穩步增長,憑借務實的外觀以及高性價比獲得了不少消費者追捧,并在2016年達到年銷65萬輛的巔峰,但因韓方資源傾斜力度不夠,產品力不足,電動化轉型慢等多重因素均導致悅達起亞后繼乏力,逐漸偏離中國市場的發展。
2017年,東風悅達起亞全年累計銷量35.95萬輛,同比下滑45%,僅完成70萬輛年銷目標的51%。至2021年,東風悅達起亞全年銷量僅剩下16.34萬輛。《汽車行業關注》從江蘇悅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悅達投資”)所披露的信息了解到,2017年-2021年東風悅達起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23億元、-4.92億元、-12.99億元、-47.50億元、-26.12億元,四年半時間DYK公司累計虧損102.76億元。 不過,現代起亞多次強調不會放棄中國市場。2023上海車展期間,起亞中國COO楊洪海表示,過去幾年起亞在中國的發展的確遇到了挑戰,但起亞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不會動搖,目前起亞正在匯聚全球資源,加大中國市場的投資。計劃到2027年,起亞中國將推出6款EV車型;到2030年,起亞電動車的銷量將達到當年起亞新車銷量的40%至18萬輛。 3月20日,起亞中國正式宣告加快向電動化轉型的藍圖。發布會上,起亞將發布中國中長期新能源戰略,同時亮相EV5概念車、EV9概念車以及EV6 GT三款全新電動車型,其中EV5將在11月份上市,這將是起亞第一款在中國生產且首發上市的全球車型。 按照規劃,從2023年起,起亞每年將推出至少一款基于電動化全球模塊型平臺E-GMP開發的純電動汽車;到2027年,共計將推出6款EV車型;到2030年,實現EV車型年銷量18萬輛的目標,銷量占比達到40%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起亞在中國市場銷量萎靡,但在海外銷售數據卻十分亮眼。2022年,現代起亞全球總銷量684.8萬輛,成為繼豐田、大眾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其中起亞全球銷量290.36萬輛,同比增長4.6%。財報顯示,2022年起亞汽車全年營收86.5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756億元),同比增長23.9%,凈利潤為5.4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7.2億元),同比增長13.6%。 回歸悅達起亞調整,也展示出了海外車企面對電動化轉型艱難的一面。如今,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市場,讓本就在燃油車市場積累數十年的傳統車企們雪上加霜,缺乏核心技術的制造商壓力倍增。 來源:汽車行業關注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