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東京車展上,本田和通用旗下Cruise合作開發的Cruise Origin自動駕駛汽車正式亮相。然而這次展示背后,雙方之間的另一樁生意已經接近告吹。 據彭博社最新消息,本田社長三部敏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該公司已取消與通用合作開發經濟型電動汽車的計劃,具體原因涉及到商業前景問題。三部敏宏稱,在過去一年里,雙方一直在進行各種討論,但考慮到成本及商業化落地,原定目標似乎很難實現。 ![]() 圖片來源:日經 此次合作要追溯至2022年4月。當時兩家公司宣布達成合作協議,未來將共同開發基于全新平臺和Ultium電池技術的經濟型電動汽車。據預估,相關車型的售價將低于3萬美元。 另外,雙方還計劃在2025年前將電動汽車產能擴大至200萬臺,并會從2027年起生產合作車型,率先在北美市場投放。 然而一年多過去,市場等來的非但不是兩家公司合作的新進展,反而是合作暫停的消息。按照三部敏宏的說法,放棄這項計劃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和商業化問題。先看財報數據: 今年Q3,通用汽車營收441億美元,較市場預期高出近10億美元;凈利潤達31億美元,同比下降超過7%,部分原因在于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罷工帶來的影響。 本田方面,本財年第一財季(2023年4月1日至6月30日)實現營收4.6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18億元),同比增長20.6%;凈利為3630.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2億元),同比增長143.27%。至少現階段,兩家公司都未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對那些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車企來說,做經濟型車型,無疑既苦又難。 事實上,這兩家國際車企達成合作之初便有聲音指出,到2027年想要憑借經濟型車型一舉拿下市場,頗具挑戰。從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20 萬元以下車型的銷量占比超過50%,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未來20 萬元以下車型市場占比預計會在70%以上。 這塊市場規模最大,玩家也眾多,本田和通用想要再分一杯羹,面對的可謂是神仙打架。何況中間長達5年的時間也是一個未知數。 本田牽手通用,初衷其實更多是想通過合作分擔研發成本,并擴大市場份額,但如今合作擱淺,兩家公司的電動化目標是否會受到影響仍有待觀察。好的方面是,兩家公司的合作由來已久,除了經濟型車型,還有氫能、Robotaxi的合作探索。 ![]() 本田基于Ultium平臺打造的Prologue;圖片來源:本田 早在2013年,兩家公司就達成合作,共同研發氫燃料電池。之后在2017年,雙方成立了一家名為Fuel Cell System Manufacturing(FCSM)的合資公司。 到2018年,本田和通用的合作拓展至自動駕駛領域。本田宣布向通用旗下Cruise投資7.5億美元,未來12年將再投入大約20億美元。2020年初,面向無人駕駛網約車領域的純電動車型Crusie Origin正式發布。 今年10月份,本田、通用和Cruise就成立合資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新公司的主要目標是在2026年初開始在日本東京開展Robotaxi服務。據悉,通用汽車計劃提供500輛Cruise Origin,預計2024年起在東京上路測試。 對電動化轉型較慢的車企來說,至少要在自動駕駛領域先扳回一城,才有勝算。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