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歐洲第一大汽車制造商大眾集團入股小鵬汽車后,歐洲第二大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也宣布將入股另一家中國造車新勢力——零跑汽車。 10月26日一早,Stellantis和零跑汽車發布聯合聲明:Stellantis集團計劃投資約15億歐元以獲取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這將使Stellantis集團成為零跑汽車的一個重要股東。本次交易同時也確定,Stellantis集團和零跑汽車將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為“零跑國際(Leapmotor International)”的合資公司。 圖左為Stellantis 集團全球CEO唐唯實;圖右為零跑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朱江明;圖片來源:零跑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雙方在全球范圍內伙伴關系的建立將是行業首創,即一家世界領先的汽車制造商與一家來自中國的新勢力電動車企在全球電動車項目上展開了合作。 朱江明:合資確實是比較好的出海形式 中國電動車發展到現在,取得的成就可以說是有目共睹。2022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占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近60%。但目前,絕大部分中國電動車的主要市場依然還是在中國,零跑汽車也是一樣。朱江明透露,目前零跑98%乃至99%的銷售依然來自國內,在全球化這件事上,大家都才剛剛開始。 “汽車產業與傳統產業不同,在每個國家,汽車工業基本上都是支柱產業。汽車不同于手機或電視機等,可以完全地進行產品出口。”那么如何更好地拓展全球市場呢?朱江明認為需要一位好的合作伙伴。“合資確實是比較好的出海形式,通過合資,能使中國一些好的技術和產品為全球創造價值,為大家帶來又好又便宜的產品,合資也能讓中國的汽車更快走出中國實現全球化。” ![]() 圖片來源:零跑汽車 具體到與Stellantis的合作,Stellantis能為零跑汽車帶來什么?首先,是全球化的平臺。Stellantis是一家全球化企業,在歐洲有20%的市場份額,北美洲有26%的市場份額,拉丁美洲也有26%的市場份額,在中東有著15%的市場份額。利用Stellantis全面的海外布局、多品牌和多渠道資源,幫助零跑在海外建立更多的分銷網絡和制定營銷措施,加速零跑在海外的布局,這是對零跑最明顯的價值之一。 第二是規模化效益,Stellantis每年的全球銷量在700萬輛左右,這可以為零跑帶來規模化的經濟效益,這有利于降低產品價格,使消費者能夠拿到更好的品價比,最終這也將轉化為零跑更好的競爭力。 第三是速度。在出海上,目前國內企業基本上還站在同一條起跑線,出海競賽就是一場速度競賽。通過利用Stellantis在海外的金融、保險、服務等各種成熟網絡,零跑可以快速搶占市場,省去從頭開始布局建設的時間;另外,兩家公司都非常注重技術,雙方合作將加速新技術、新系統、新軟件的開發速度,通過技術研發速度提升市場的應對速度。 未來,除大中華地區以外,零跑國際合資公司獨家擁有向全球其它所有市場開展出口和銷售業務,以及獨家擁有在當地制造零跑汽車產品的權利。這將進一步提升零跑汽車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的銷量,同時也將依托Stellantis集團在全球其它市場的成熟商業布局,大力提升零跑汽車品牌在海外市場的銷量。 唐唯實:合作共贏是最好的方式 與中國本土車企不同,曾經風光無限的全球汽車巨頭在中國的電動化步伐大多比較緩慢,但大眾、奔馳和寶馬等畢竟也在中國市場投放了全新一代純電汽車產品。而相比德國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在中國的處境更為艱難。 Stellantis的市場高度聚焦,主要依賴于歐洲和美洲兩大市場,中國銷量乃至亞太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今年上半年,其銷售額中大約只有2%來自中國、印度和亞太地區。然而,Stellantis同時意識到,在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過程中中國市場非常重要,Stellantis已經有了明確的電動化轉型計劃,不能錯過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需要在中國市場有一定的曝光率。內憂外患之下,Stellantis選擇了合作的方式。 “Stellantis認為合作才是正道,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是加速發展的最佳方式,是確保我們以更有效的方式競爭的最佳方式。”Stellantis首席執行官唐唯實說道。關于合作的具體對象,唐唯實直言:“Stellantis認識到要在中國取勝,最好是與中國公司合作,依靠中國的合作伙伴來在中國取得成功。” ![]() 圖片來源:零跑汽車 那么,為什么是零跑?作為國內造車新勢力中唯一具備全域自研自造能力及垂直整合度最高的智能電動車企,零跑汽車在電池、電驅、電控、座艙、智駕、電子電氣、車燈等核心系統和電子部件方面均為自研自造,成為繼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擁有智能電動汽車完整自主研發能力的廠商,這意味著零跑汽車對自身產品擁有充足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銷量方面,零跑在2022年實現交付新能源汽車11.1萬臺,躋身中國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今年以來,銷量也是節節攀升,第三季度銷量創歷史新高,穩居新勢力陣營銷量前列。同期,零跑汽車毛利率轉正,開始邁向盈利之路。 很顯然,Stellantis看中的是零跑出色的自研能力和成熟的技術積累,以及穩定的發展勢頭。目前,從全球來看,Stellantis已經有了明確的電動化轉型計劃,正推動其14個汽車品牌的電動化轉型,通過在電氣化領域投資500多億歐元,以實現其在“Dare Forward 2030”戰略規劃中的電氣化目標:即到2030年,集團在歐洲售出的所有乘用車均為純電動汽車,在美國售出的乘用車及輕型卡車中有50%為純電動汽車。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Stellantis擬借助零跑汽車極具創新和后者擁有的優秀成本效益的電動車生態。畢竟,相比于斥巨資自主開發電動化平臺,直接收購零跑的核心技術和生態顯然要劃算得多。以大眾和吉利為例,據悉大眾這些年已經在其MEB電動平臺上花費了70億歐元(約540億人民幣),而吉利也為了開發SEA浩瀚架構投入了180億人民幣。 此外,與零跑合作,也是對Stellantis在中國市場“輕資產戰略”的延續。 外資車企加持本土新勢力——全球化的新捷徑 綜上,Stellantis與零跑汽車的合作,是各取所需,零跑汽車希望借助合作,獲得邁向全球化的新捷徑,Stellantis則意識到在中國,僅靠自己的技術卷不贏,希望直接“砸錢買速度”,邁入電動化的快車道。 事實上,Stellantis并不是第一家宣布與中國本土車企合作的西方汽車制造商。此前,多家跨國車企紛紛選擇與中國車企合作,因地制宜地進行電動車或智能化的本土開發。例如,今年7月,大眾汽車集團向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小鵬汽車投資7億美元,收購了后者5%的股份,得以使用其Edward平臺為中國市場生產兩款電動汽車。 同是7月份,奧迪品牌選擇與上汽集團旗下智己品牌合作,結合各自優勢,加快上汽奧迪全新電動車型開發。奧迪和上汽最早將于明年在上海聯合生產兩款基于智己汽車800V平臺的電動轎車——A3和A4的電動版車型,遠遠早于預期。此外,上汽和奧迪希望“為未來的電動車型開發一個新的聯合技術平臺,基于該平臺的電動車型將于2027年或2028年上市”。 再往前,大眾集團宣布與地平線成立軟件合資公司,希望通過合資合作,加快在中國市場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進程。 隨著中國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外資汽車巨頭正在經歷著從“在中國、為中國”,到“在中國、靠中國”的轉變,借助中國合作伙伴,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換句話說,外資企業“砸錢買技術、買速度”的比賽也已經開始了。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這也將是一個新時代,從向外國合作伙伴學習轉變為向他們進行技術輸出,并借助外資企業走出去,邁向更廣泛的全球市場。 不論對于外資企業還是本土企業來說,合作共贏都將是邁向更廣泛“全球化”的新捷徑。通過在市場、產品和技術上進行互補,對對方產生更大價值,將能實現1+1>2。Stellantis與零跑在全球范圍內伙伴關系的建立是首創,也將是一個新模式、新時代的開始。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