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一財經報道,北京現代重慶工廠自2021年12月至今一直處于停產狀態,大部分工人都在放假。一位接近北京現代人士向該媒體表示:“目前確實只是停工狀態,還沒有接到關閉重慶工廠的相關通知,但停工也不是長久之計。” 最近幾日,市場還傳出北京現代重慶工廠即將關閉,廠家給出了“N+1+8”的裁員賠償方案,其中“N”是工作年限,“1”是一個月工資金額,“8”是8000元撫慰金。不過,截至目前,對此消息,官方并沒有做出回應。
北京現代曾在中國市場創造“現代速度”!2002年,韓國現代汽車集團進入中國市場,先后成立了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現代商用車三個整車制造企業。其中,北京現代于2002年10月18日成立,由北京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和韓國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共同出資設立,中韓雙方各持股50%,合資期限為30年。 韓系車曾經是中國市場上最具性價比的選擇,所在價位區間少有競爭對手,因此進入中國后也迎來高光時刻。數據顯示,2013-2016年北京現代年銷量分別為103萬輛、116萬輛、106萬輛、114萬輛。 連續多年銷量穩定在百萬輛以上,為了保證其市場供應,北京現代最終共投建了五座工廠,分別是北京順義一、二、三工廠以及河北滄州、重慶整車生產工廠,年產能達165萬輛。其中,重慶工廠是北京現代在國內投建的第五座工廠,于2017年建成,整車制造/發動機制造年產能均為30萬,主要生產菲斯塔、全新瑞納、昂希諾以及ix25車型。
由于銷量持續下滑,北京現代連年虧損。據北京汽車報告,2020年北京現代凈虧損62.84億元,2021年凈虧損49.95億元,當前凈資產為379.65億元。 銷量下滑,連續虧損,產能過剩,無奈之下,北京現代選擇“賣廠自救”。2021年,北京現代將北京順義第一工廠轉賣給了理想汽車。資料顯示,順義一工廠是北京現代在國內最早建立的制造廠,2002年投入運營,年產能30萬臺,曾生產過索納塔、途勝、瑞納、伊蘭特等車型。在出售之前,其在2019年3月就被曝出停產。 銷量持續下滑與產能大幅閑置,給北京現代的運營現金流帶來巨大挑戰。3月18日,北京汽車在港交所發布公告,附屬公司北京汽車投資有限公司與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訂立修改協議,同意分別按其在北京現代目前注冊資本中所占比例共同向北京現代增資9.4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9.93億元),雙方分別注資4.71億美元。增資完成后,北京現代的注冊資本將增至29.78億美元,雙方占北京現代持股比例仍為50%。![]() 北京現代未來的發展情況仍然不樂觀,產品可能是當下最頭疼的問題。據北京現代官網顯示,目前其在售轎車包括名圖、伊蘭特、索納塔、悅納、菲斯塔、悅動、SUV途勝L、ix35、ix25、勝達、MPV庫斯途等車型。按照4月份批發銷量來看,北京現代銷量最高的車型是伊蘭特,為4014輛,ix35和悅動分別為3079輛、1418輛,其它車型均低于千輛。據海外媒體報道,下一代現代索納塔的生產計劃已被擱置,目前在售的第十代索納塔(海外稱第八代)將成為品牌37年歷史上的最后一款。 對于北京現代汽車年銷量的持續下滑,行業人士認為,北京現代沒有根據市場的變化在戰略及車型上進行創新且國產化進程較為緩慢,同時推出過多雷同的車型,導致其在營銷資源分配不均勻的同時,無法快速應對市場的變化。除此之外,在新能源車型方面,目前北京現代旗下的新能源車型基本是“油改電”產品。按照北京現代的計劃,今年北京現代將通過調整產品結構、規劃將在華工廠打造成出口基地等方式,提升產能整體利用率并加大新能源車型的投放等,而首款基于純電平臺打造的電動車型要到2023年才能推出。 韓系車企在華的市場表現,北京現代的困境僅是當前韓系品牌在華發展的一個縮影。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2021年韓系車在國內乘用車的市場份額依次為7.35%、4.63%、4.98%、4.7%、3.8%和2.4%。其中,同為韓系代表車企之一的東風悅達起亞自2017年起也開始走下坡路。數據顯示,2016年東風悅達起亞的年銷量為65萬輛,2017年為36萬輛,2020年為25萬輛,到了2021年則暴跌至16萬輛。2021年12月,中方合作伙伴之一東風汽車退出東風悅達起亞。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1-4月韓系車在華的銷量僅11萬輛,同比下滑43.3%,市場份額已跌至1.8%,其目前面臨的情況比神龍汽車更加嚴重,而北京現代賣廠,東風悅達起亞換投資人,對于韓系車在華市場的發展難言樂觀。 來源:汽車行業關注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