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市場淘汰賽仍在繼續,又一家動力電池企業走到了破產邊緣。 日前,力信(江蘇)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力信能源)預重整管理人發布公告,力信(江蘇)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啟動預重整,面向社會公開招募重整投資人。 根據債務人的申請,鎮江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2021年6月10日作出(2021)蘇1191破申8號《決定書》,決定對力信能源啟動預重整,并同時指定江蘇匯典律師事務所擔任力信公司預重整期間的臨時管理人。 截止2021年5月31日,力信能源經審計后的資產總額為16.89億元,負債總額為21.68億元。這意味這力信能源已經陷入資不抵債的狀態。 力信能源成立于2016年,中信產業基金旗下新能源投資領域的控股企業,法定代表人為侯小賀,專業從事鋰離子動力電池及相關配套產品的研發生產、制造、銷售。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9月,力信能源一期試生產;2017年10月,力信能源鋰電池二期項目在鎮江投產,規劃產能4GWh。公司鋰電池產品包含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兩大體系,兼顧方形和軟包,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 根據力信能源的規劃,公司擬在2018年底達到8GWh產能,市場占有率超過5%;2021年底達到20GWh產能,市場占有率超過10%;2030年底達到50GWh產能,市場占有率超過20%;2030年前進入全球鋰離子動力電池企業前三位. 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加速退出和市場競爭加劇,力信能源在動力電池市場上的表現并不理想,反而是在當前走到了資不抵債,被申請破產重組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力信能源的遭遇并不是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個例。 除了力信能源之外,此前已有包括錢江鋰電、沃特瑪、環宇電源、遨優電池、湖北猛獅等多家電池企業因資不抵債而被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 事實上,近年來在新能源補貼持續退坡、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性調整、動力電池價格和毛利率持續下滑、電池裝機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降成本壓力突出等多重壓力之下,國內已有大批動力電池企業主動退出或被淘汰出局。 可以預見的是,和過去10年的動力電池市場競爭格局相比,2021-2030年的動力市場競爭形勢在產能、資金、技術、供應鏈等方面都將發生變化,動力電池產業競爭門檻驟然提升。 自2021年以來,全球動力電池產能建設已經進入了新的時代,其對電池企業在資金方面的要求超乎想象,僅有少數企業擁有足夠的實力參與新一輪產能競賽。 同時,電池企業要實現上述項目落地,也對其供應鏈提出了嚴苛的挑戰,要求電池企業建立一條強大的供應鏈體系,保障其原材料和生產設備供應交付穩定。 新時代下的市場競爭門檻將對現存動力電池企業以及新進入者提出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將加速行業洗牌,動力電池市場競爭將進入新的階段。這意味著后期還將有動力電池企業被淘汰出局。 來源:蓋世汽車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